梁公壮节就夔魖,陶令清身托酒徒。
政在房陵成底事,年称甲子亦何须。
江山彭泽空遗像,岁月柴桑失故区。
末俗此风犹不竞,诗翁叹息未应无。

注释:

梁公:即陶渊明。彭泽令:指晋朝陶渊明曾做过彭泽县令。

狄梁公(梁公):即唐代的狄仁杰,他曾担任过梁州都督、幽州都督等职。

陶令清身托酒徒:陶渊明曾辞去彭泽令,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里的“酒徒”指的是他的朋友。

政在房陵成底事:指政治腐败到了极点。房陵:地名,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地方。

年称甲子亦何须:年称甲子:以甲子为年,表示年纪很大了。这里的意思是说年纪虽然大了,但并不一定需要做官。

江山彭泽空遗像:指陶渊明的画像现在只剩下一副,象征着他的一生已经结束了。

岁月柴桑失故区:柴桑:地名,陶渊明曾经在那里隐居。这里的“故区”指的是过去的地方。

末俗此风犹不竞:末俗:指官场上那些虚伪的人。这里的“犹不竞”意味着这些人仍然在官场中竞争。

诗翁叹息未应无:诗翁:指诗人自己。这里的“叹息”可能是对陶渊明的感叹,也可能是诗人自己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通过陶渊明与狄梁公的对比,表达了对于官场腐败的不满和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赞美。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两人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官场的黑暗以及个人的无奈。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于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官场虚伪的不屑。整体上看,这首诗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是对官场腐败现象的一次深刻的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