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德无心漠北窥,蕃胡亦恐势方羸。
塞垣高垒深沟地,幕府轻裘缓带时。
赵将时皆思李牧,楚音身自感钟仪。
惭君许我论边锁,俎豆平生却少知。

次韵酬子玉同年

盛德无心漠北窥,蕃胡亦恐势方羸。

塞垣高垒深沟地,幕府轻裘缓带时。

赵将时皆思李牧,楚音身自感钟仪。

惭君许我论边锁,俎豆平生却少知。

【注释】

  1. 盛德无心漠北窥:指王安石对国家的深沉忧患和对边事的关注。
  2. 蕃胡亦恐势方羸:形容边境的蕃国和吐蕃也担心自己的实力正在减弱。
  3. 塞垣高垒深沟地:边疆用高大的堡垒和深深的战壕来防御敌人。
  4. 幕府轻裘缓带时:描绘了官员们穿着轻便的衣服,从容不迫的样子。
  5. 赵将时皆思李牧:表示赵人将领们都怀念战国时期名将李牧的军事才能。
  6. 楚音身自感钟仪:暗示自身受到楚文化的影响,对钟仪的遭遇感到共鸣。
  7. 惭君许我论边锁:惭愧于君主信任王安石,让他参与边防事务的讨论。
  8. 俎豆平生却少知:表明自己虽然有治国的理想,却鲜为人知。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与子玉同年共事时的酬唱之作,表达了他对国家边关的忧虑以及对军事战略的思考。诗中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展现了王安石的政治抱负和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注。首联“盛德无心漠北窥”寓意深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高度责任感;颔联“蕃胡亦恐势方羸”反映了边境的不稳定因素,以及作者对局势的担忧;颈联“赵将时皆思李牧”和尾联“惭君许我论边锁”则体现了作者希望重振国威、恢复边镇旧有的辉煌的愿景和自我反思。全诗结构严谨,意象生动,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远大的志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