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时有此不。
平山堂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时有此不。
【注释】:1.走翠虬(chú):形容山势蜿蜒曲折。2.公恺悌:指太守王广渊。3.岘首:指三国时刘备在荆州时曾登临的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附近。4.壮观:雄伟的气势。
译文:
城北一座山峦横亘,山峰像一条条绿色的巨龙盘踞;一座高台矗立在那里,俯瞰周围两三座州郡。
淮水边的小丘上,太阳映照着红色的栏杆;江岸上的小山顶上,云雾缭绕,仿佛是碧绿的屋顶。
村落中的农人耕种着田地,妇女们忙着家务,太守王广渊宽厚有德,平易近人;酒杯碰撞的声音与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显得非常潇洒。
我真不知道当年刘备登上岘首(即黄鹤楼)的时候,是否也有这样的壮丽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七年任淮南东路安抚使、知州时所作。《平山堂》诗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春,作者此时正为新官,他到任后,便游览了当地的风景名胜,此诗即是其一。诗人在《题平山堂》诗中写道:“平山堂下东坡旧,斜照红楼十里湖”,可知此诗就是写于他到任之初。
诗中描绘了平山堂周围风光明媚、景色优美的自然景观,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紧密,层层推进;语言生动形象;情景交融,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