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漠漠水洄洄,西有陵云百尺台。
万物已随和气动,一樽聊与故人来。
天边幽鸟鸣相和,地上晴烟扫不开。
愁眼看春长恐尽,直须去取六龙回。

【注释】

次韵和甫春日金陵登台:这是作者在一次春日游览金陵的登台时,和友人王甫同作一首,以应和其诗。

钟山:即南京紫金山,是南京的著名名胜古迹。

水洄洄:水流曲折回环的样子。

陵云:指陵霄楼,在今南京市玄武门外的南面山上。

故人:老朋友。

天边:天际。

幽鸟:深山中鸣叫的鸟。

晴烟:指春天的烟雾迷漫的景色。

六龙:古代传说中的神马,这里借指南方地区。

【译文】

紫金山上水波涟漪,山峦苍茫水路迂回。西面有高耸入云的陵霄楼百尺高楼。

万物已随春风吹动,我独自来此与老朋友相聚。

天边的鸟儿相互呼唤,地面上的烟雾难以驱散。

愁苦地看着春天即将过去,一定要去南方把六龙带回。

【赏析】

此篇为和王甫《春日金陵登台》而作,写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春,时年四十岁,在金陵任国子监教授。诗人在和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对时政的忧虑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写得沉郁悲壮,情调凄恻动人。

首联“钟山漠漠水洄洄,西有陵云百尺台”,开篇点明金陵的钟山和清凉台的位置,渲染出一种苍茫空阔的景象。钟山巍峨雄峙,山色苍翠;清凉台上下望四塞,极目远眺,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景物的宏伟壮观,也烘托出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精神。

颔联“万物已随和气动,一樽聊与故人来”承接首联,描绘了一幅物我交融的图画。诗人看到大自然万物都在春风的吹拂下欣欣向荣,而自己却在孤独地饮酒自慰。他感慨万千,不禁发出了“一樽聊与故人来”的慨叹。这句诗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颈联“天边幽鸟鸣相和,地上晴烟扫不开”承接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好。诗人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一群幽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低头俯瞰大地,又见一片晴朗的烟雾笼罩着大地。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给诗人带来了无尽的惬意。然而,诗人却感到有些许的失落和惆怅,因为他知道这片美景终将消逝而去。

尾联“愁眼看春长恐尽,直须去取六龙回”承颈联而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诗人担心春天的美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殆尽,因此他决心要采取行动,去挽回那些美好的时光。这里的“直须”一词,既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信心,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宏大,情感深沉而细腻,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气质。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