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旌一幅粉书名,行路知君亦涕零。
遂失词人空甫里,谩留悲鹤老华亭。
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
归处仙龛终不远,新坟东见海山青。
【注释】
前旌一幅粉书名:指陆游《入蜀记》中记载的,他到成都时,看到“锦官城之南,有古柏二株,枝叶扶疏,高可百尺”而作诗一首。
遂失词人空甫里:“甫里”,即“杜甫”。杜甫曾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因安史之乱流离蜀地,晚年卜居草堂。这里用杜甫自比。言其一生漂泊不遇,终老于华亭(在今上海松江)。
谩留悲鹤老华亭:悲鹤,指诗人晚年的归隐生活。
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寿禄,指官职。苏轼《东坡先生墓志铭》:“以谓寿禄无三甲。”六丁,传说中天帝掌管修造神工的六个神。苏轼《东坡先生墓志铭》中有“天帝使吏治神,立六丁名作六丁之神”之句。这里借用其意,表示自己虽未得高位,但文章却得到众人称道。
归处仙龛终不远:仙龛,仙人居住的洞府。
新坟东见海山青:指作者逝世后的墓地在浙江绍兴的东山。
【赏析】
此诗是陆游在公元1205年(宋宁宗嘉定八年)春,应严州知府赵汝愚的邀请,离开家乡山阴赴任时所写的。
第一首写赴任途中的所见所感。首联“前旌一幅粉书名,行路知君亦涕零。”是说诗人即将踏上征途,去往远方的严州。这时他的眼前浮现出一幅幅载着皇帝御赐诗文的卷轴,那是他当年应进士科举时所作的诗篇。如今,他又要重登科第去当地方官了,想到自己一生坎坷,不能为国家施展抱负,不禁感慨万分。第二联“遂失词人空甫里,谩留悲鹤老华亭。”是说自己已失去了像杜甫那样可以建树功名的机会;自己虽然也如杜甫一样栖身于华亭(今上海松江),但是已没有了当年杜甫的雄心壮志和才华,只能白白地虚度岁月了。第三联“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得不到像杜甫那样的官位,但是自己的文章却得到了人们的赞扬。这是诗人自我安慰的话:我虽然不能做官,但是我的文章却能流传后世。第四联“归处仙龛终不远,新坟东见海山青。”意思是说,我的归宿之地并不遥远。在绍兴东山,也就是我的坟墓所在之处,我还能看到那美丽的海山。
这首诗从赴任出发写到到达目的地结束,全诗一气呵成,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通过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崇高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