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山中客,何缘有此名。
当缘琴不鼓,人不见亏成。
【注释】
昭文:即昭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文选集,故后人称他为昭明帝。这里借指他的书斋。我自山中客,何缘有此名。我,诗人自称。自山中客:诗人自比为隐居山中的隐士,以山中之客自喻。缘:因为。有名:有名声。
当缘琴不鼓,人不见亏成。应当是因为我不弹琴,人们看不见我。鼓:弹奏琴。亏:缺。成:通“城”,“城”,指城墙。意指我不弹琴,就没有声音,也就看不到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诗人对书房命名的感慨。首句说诗人自己是个隐居山中的人,所以书房也取个山中隐士的名字。第二句说,既然这样,书房为何要取名为“昭文”呢?原来,“昭文”,是作者的书房名称,也是他的书斋之名。“昭文”这个名称,原出于《文选序》:“夫文岂苟然哉?盖志尚好学,至如《六经》圣人之奥,然后为之。”这是指孔子在整理《诗经》时,曾感叹说:“吾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者也。”而《六经》又是儒家学说的集中体现,所以“昭文”就是“昭明”的意思。
第三句紧承上句而来,说自己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名字,就是因为自己不弹琴,因此没有声音。“鼓琴”与“鼓瑟”相对,“无弦”与“无声”相应,所以用“不鼓”来表示“无弦”、“无声”。
最后一句,又回到第一句上来,说既然“无弦”也就“无城”,也就是说,没有声音也就看不见自己了。
这首诗表面上说的是书房的名字,实际上却是在表达一种人生境界。诗人通过一个书房的名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