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书妨老读,长簟惬昏眠。
取簟且一息,抛书还少年。
【注释】吴愿:吴隐之,南朝梁人,字隐之。少有才思,博学多闻,尤工草隶,善尺牍,官尚书左丞。
“台上”二句:台上的床榻上,细书妨碍了老眼昏花的读书,长簟(chěn)又使昏睡的人感到惬意。簟,竹席。
“取簟”二句:取下竹席暂且休息一会儿;抛下书籍又回归少年时代。簟,竹席,借指竹席和睡觉。还,归还,这里指抛下。少年,指年轻时候,也指青年时代。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在登高台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登上高楼远眺,见江水奔流不息,感慨万千。后两句则表达了自己想要抛弃一切尘俗的烦扰,返回到少年时代去的愿望。
全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中间用一“还”字串起,自然流畅。
“台上”二句:台上的床榻上,细书妨碍了老眼昏花的读书。簟,竹席,借指竹席和睡觉。这里指抛下书本。
“取簟”二句:取下竹席暂且休息一会儿;抛下书籍又回归少年时代。簟,竹席,借指竹席和睡觉。这里指抛下书本。还,归还,这里指抛下。少年,指年轻时候,也指青年时代。
“台上”二句,点题。作者登上高处,看见江水奔流不息,不禁想起许多往事,感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
“细书”一句,既写登高所见,又是暗示自己年老眼衰,不能再做精细的书写。
“长簟”一句,既写登高所见,又是暗示自己年老眼衰,不能再做精细的书写。
“取簟”二句,既表明自己要暂弃尘俗,暂时休息;又说明抛书之后,又要回到自己的少年时代,重做青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