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兴提鱼就公煮,此言虽在已三年。
皖灊终负幽人约,空对湖山坐惘然。

注释:

书何氏宅壁:题写在何氏宅的墙上。书,指题诗。何氏宅,即诗人家。

有兴提鱼就公煮:我正好兴发,便提着鱼去请公煮食。有兴,兴起的意思;提,拿、持的意思;公,指何氏主人;就,邀请。

此言虽在已三年:这诗已经写在这里三年了。

皖灊终负幽人约:最终还是没能履行和何氏的约定。皖灊,地名,位于今安徽六安一带。

空对湖山坐惘然:只能面对湖山而茫然自失。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写于元贞二年(1296年)。诗人与友人何氏相约到他家作客,并一同游历皖南的名胜古迹,但友人却未兑现他的诺言,因而他只能空对湖山而黯然神伤。全诗以“空”字贯穿,表达了诗人失望的情绪。

前两句“有兴提鱼就公煮,此言虽在已三年”,点明何氏曾邀诗人同游皖南,共饮鱼羹,但至今尚未践约。“有兴”,“兴”为兴致、兴趣,这里指诗人应邀而来。“提”,携带,持取之意。“鱼就”,即“就鱼”,指烹鱼为食。“煮”。

“皖灊终负幽人约”,说明自己虽然来过何氏家,却未能实现与友人共同游览皖南山水的愿望。“皖”即今安徽皖河上游地区,包括六安、霍邱等县境。“灊”是古代的一个州名。“终”,终于。“负”,辜负。“幽人”,指隐居山林的人。“约”,约定。“幽人约”,指朋友之间的约定。

后两句“空对湖山坐惘然”,诗人因朋友失信而怅然若失。“坐”,因为,由于。“惘然”,心神恍惚的样子,这里形容心情沮丧、怅惘。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友人不守信的感慨之情。诗中“空”字反复出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通过描写自己因朋友失信而产生的惆怅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际关系中的诚信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