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眉宇人不见,只有歌辞来向东。
借问楼前踏于蔿,何如云卧唱松风。
释义:
鲁山的眉目神态,人看不见,只有歌辞来向东传唱。
借问楼前踏于蔿,何如云卧唱松风。
注释:
- 示:给(某人)看,展示。
- 俞处士:指俞大猷。俞大猷是明朝抗倭名将,字国华,南直隶松江府(今上海市)人。隆庆年间进士。历任福建、广东参政,浙江按察使等职。
- 鲁山:指山东泰山。
- 眉宇:形容人的面部神情和姿态。
- 不见:不可见或不可见。
- 歌辞:歌词。
- 东:此处指向东传唱。
- 蔿:即“藜”。一种植物。
- 何如:如何,怎样。
- 云卧:像云一样躺着。
赏析:
此诗以问答的形式,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泰山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首句“鲁山眉宇人不见,只有歌辞来向东”,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观,令人望而生畏,只能通过歌声来欣赏。这里的“眉宇”指的是泰山的轮廓,而“人不见”则强调了泰山的高大与威严。
诗人询问“借问楼前踏于蔿,何如云卧唱松风。”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询问站在高楼之前踩着藜草是否比云朵般的身姿唱歌要更好。这里的“楼前踏于蔿”指的是诗人站在高楼之上,而“云卧唱松风”则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自在景象,仿佛置身于云端,一边唱歌一边享受着清风。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诗意。它通过对泰山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