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马来车扰扰尘,自难长寄水云身。
碧岩后主今为客,何况开山说法人。
诗句释义
1 去马来车扰扰尘:这里描述了一种场景,即有人骑马或驾车匆匆经过,扬起了尘土。”去马”和”来车”指的是行人的交通工具,”扰扰”形容尘土飞扬的样子。”尘”是古代用来比喻世事纷扰的词语,也常用来形容人或物被打扰的状态。这里的”扰扰尘”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繁忙、喧嚣的景象。
自难长寄水云身:这句话表达的是诗人自己难以长留于世,如同流水和白云那样自由自在。”长寄”表示长期停留,”水云身”则是指像水一样流动、云一样飘渺的身体状态,通常用来形容超脱世俗、洒脱自在的生活。整句话意味着诗人渴望脱离尘世的纷扰,寻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
碧岩后主今为客:这里的”碧岩后主”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位君主或者某个特定的人(如某位隐居山林的高僧等),而”今为客”意指如今成为了一个过客。诗人将这位“碧岩后主”比作一个曾经的客人,暗示着对过去繁华岁月的回忆以及对现在生活状态的感慨。
何况开山说法人:”开山”在佛教中指的是创立寺庙或讲经说法的人,这里用来比喻那些能够传授教义、启迪众生的高人。”何况”是一个连词,用于加强语气,表示更加突出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说,更何况那些能够开创道场、传法度众的高僧们呢?他们的存在更是让诗人感受到了佛法的庄严与伟大。
译文
骑着马赶车的行人纷纷扰扰地走过,我却难以长久居住在水边和云端之上。如今的我如同一位过去的客人,更何况那些开山说法的高僧们。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述马车载人的热闹场景,以及自己对此的疏离感,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逃避。同时,诗中的“碧岩后主”和“开山说法人”等词汇,既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也隐喻了自己对于修行成道、超脱尘缘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世俗的不满,也有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展现了一种复杂而深邃的情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