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达本且归根,真照无知岂待言。
枯木岩前犹失路,那堪春入武陵原。
这首诗以“达本”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第一句“未能达本且归根”,意思是说,我们无法达到真正的本性(本),只能回归到根本(根)。这里的“本”和“根”都是哲学概念,代表事物的本质和起点。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以及我们在追求目标时,往往忽视了回归本质的重要性。
第二句“真照无知岂待言”,是说,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无知是指对事物的不了解或不理解),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借助言语来说明自己。这里的“真照”意味着对事物的真实观察和理解,而“无知”则是指对事物的不了解或不理解。这句话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以及在认识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第三句“枯木岩前犹失路”,是说,即使我们站在悬崖峭壁(枯木岩前)之上,仍然会感到迷失方向(犹失路)。这里的“悬崖峭壁”象征着困难或者危险的境地,而“迷途”则是指迷失在错误的道路上。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或者挑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但只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就有可能找到出路。
第四句“那堪春入武陵原”,是说,我们无法忍受春天进入(武陵原)的景象。这里的“武陵原”是地名,指的是一个美丽的风景之地,而“春入”则是指春天的到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留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变化和无常的感慨。
赏析:这首诗通过四个意象(未达本、真照无知、失路、春入武陵原)展现了人生、自然和世界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这首诗也鼓励人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和挑战,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