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天门山,江水绕其下。
寒渠已胶舟,欲往岂无马。
时恩缪拘缀,私养难乞假。
低徊适为此,含忧何时写。
吾能好谅直,世或非诡诈。
安得有一廛,相随问耕者。
【解析】
此为《寄曾子固二首》,作者在元丰三年(1084年)被贬至黄州时所写。这组诗共两首,第一首是说崔嵬的天门山下江水环绕,寒渠已使渡船胶住,想渡过去却没有马骑;第二首是作者自伤遭际,抒发忧谗畏讥、怀才不遇之情。
【答案】
①崔嵬:高峻貌。②江水:指长江水流。③寒渠:严寒时节的水渠。④胶舟:使渡船粘住。⑤欲:想要,打算。⑥缪:同“谬”,错误。⑦私养:私自饲养。⑧相随:相伴,随从的意思。⑨耕者:耕种田地的人。⑩谅:信实,诚实。⑪诡诈:欺骗欺诈,狡诈。⑫安得:哪里能得到。⑬一廛:一个房屋单位,用作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⑭适为此:正好为此。⑮含忧:心中充满忧愁。⑯相随问耕者:跟随在耕种的人旁边询问他们的耕作情况。⑰谅直:诚信正直。⑱非:指责,责备。⑲诡诈:狡诈,欺骗欺诈。⑳安得:哪里能得到,如何能。㉑好:喜好,喜爱。㉒世或:世间有时。
译文:
崔嵬的天门山,江水环绕它。寒冷的水渠使渡船粘住,想要渡过去却没有马骑。当时的恩宠使我受到牵连,私下饲养难以乞求假期。徘徊不已正好为了这个,心中充满忧愁什么时候才能解脱。我能够喜欢诚信正直,但世间有时会指责欺骗欺诈,怎么能得到一个房屋单位,跟随在耕种的人旁边询问他们的耕作情况呢?
赏析:
这是《寄曾子固二首》中的第二首诗。这首诗是诗人在元丰三年(1083年)由黄州移汝州途中所作,表现了诗人在政治失意之际的苦闷与愤懑之情。全诗以抒情为主,兼有议论,感情深沉真挚,语言质朴流畅。《寄曾子固二首》共两首,第一首写景抒怀。第二首则是直接抒写遭逢之恨。这两首诗都是苏轼贬谪黄州时期的作品。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处境十分艰难。他在《寄黄州朱守》中就写道:“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可见,此时他的心境是十分苦闷的。而本诗就是这种苦闷心情的真实流露。
开头两句用“崔嵬”形容高峻的天门山,“江水绕其下”则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姿伟岸和气势磅礴。这里既是对天门山的描写,也是对自己遭遇的象征。接着写“寒渠已胶舟”,意思是江水已经使渡船胶住,想渡河却又没有马匹可以乘骑。“寒渠”既指江水,也暗指朝廷的严霜,说明自己的处境多么险恶。
“时恩”、“私养”两句是说自己受朝廷恩泽,却不敢接受,因为自己私底下又不肯随便接受恩赐,所以无法请假。
“低徊”两句是说自己徘徊于此,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忧愁而无处诉说啊!
最后两句“吾能好谅直,世或非诡诈”的意思是:我能够讲诚信正直,但世人却往往指责我的狡猾奸诈。“安得”句则是说:怎么才能得到一个房屋单位的地契,跟着在田间劳作的农夫们一起生活呢?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失意之际的苦闷与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