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溪琢枕绿玉色,蕲水织簟黄金纹。
翰林所宝此两物,笑视金玉如浮云。
都城六月招客语,地上赤日流黄尘。
烛龙中天进无力,客主歊然各疲剧。
形骸直欲坐弃忘,冠带安能强修饰。
恃公宽贷更不疑,箕倨岂复论官职。
笛材平莹家故藏,砚璞坳清此新得。
扫除堂屋就阴翳,公不自眠分与客。
知公用意每如此,真能与物同其适。
岂比法曹空自私,却愿天日长炎赫。
公才卓牵人所惊,久矣四海流声名。
天方选取欲扶世,岂特使以文章鸣。
深探力取常不寐,思以正议排纵横。
奈何甘心一榻上,欲卧颍尾为洁清。
贤愚劳佚非一轨,顾我病昏惟未死。
心于万事久翛然,身寄一官真偶尔。
便当买宅归偃休,白发溪山如愿始。
看公勠力就太平,却上青天跨箕尾。
次韵信都公石枕蕲簟
端溪琢枕绿玉色,蕲水织簟黄金纹。
翰林所宝此两物,笑视金玉如浮云。
都城六月招客语,地上赤日流黄尘。
烛龙中天进无力,客主歊然各疲剧。
形骸直欲坐弃忘,冠带安能强修饰。
恃公宽贷更不疑,箕倨岂复论官职。
笛材平莹家故藏,砚璞坳清此新得。
扫除堂屋就阴翳,公不自眠分与客。
知公用意每如此,真能与物同其适。
岂比法曹空自私,却愿天日长炎赫。
公才卓牵人所惊,久矣四海流声名。
天方选取欲扶世,岂特使以文章鸣。
深探力取常不寐,思以正议排纵横。
奈何甘心一榻上,欲卧颍尾为洁清。
贤愚劳佚非一轨,顾我病昏惟未死。
心于万事久翛然,身寄一官真偶尔。
便当买宅归偃休,白发溪山如愿始。
看公勠力就太平,却上青天跨箕尾。
注释:
端溪:地名,今广东肇庆附近一带。
蕲水:地名,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
翰林:指翰林学士。翰林院是唐朝和宋朝最高学府的名称。
笑视:以……为笑。
箕、踞:都是古代的一种坐姿。箕,箕踞。
蕲簟:用蕲竹编成的席子。蕲竹生长在蕲州(今属湖北)一带。
砚璞:砚石的凹处。
箕四星宿之一。
箕、毕:二十八宿中的两个星座。箕宿是东方七宿的第一宿;毕宿是北方七宿的最后一宿。
《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是孔子说的“仁”的表现方法。《论语·宪问》: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弗避也,吾必为之矣。如以丘之奉羊,遗之守易,虽众,无所用力。”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是孔子对“骄”的解释。《论语·阳货》:“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传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八佾》:“王孙满尚父之事周室者,绍文王之绪,修文武之业;大王去邠居岐,创邑于丰,因西土,施惠焉;文王访殷遗民,百姓说(悦)之。”
《论语·先进》:“南容三仕,有父母在接受。一君朝三卿,夫子退朝,待命于有司,南容三揖而后入,天子不得而臣之,诸侯不得而友之。”
《论语·雍也》:“颜回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志,如有所丧,吾皆有日三省吾身’。”
《论语·卫灵公》:“仲尼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隘于此矣。”
《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庄子·秋水》:“牛马相食,唐虞之时,吾未尝见;及汤放桀,武王伐纣,率天下之兵,以讨有罪,诛暴乱兮,若大旱之望云霓。”
《庄子·徐无鬼》:“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庄子·外物》:“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
《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楚辞·卜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楚辞·九章·涉江》:“悲余性之不可改兮,屡惩艾而不迻。”
《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余之不幸兮。”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贫,困于鲍叔牙、桓公。于是劝之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史记·酷吏列传》:“萧望之谓朱博曰:‘君为政少宽恕,宜务崇宽大之政,省刑狱,以幸民。‘博从之。”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读《春秋》历时家者数十篇,又杂说《五经》之说,颇采别传杂事。”
《汉书·董仲舒传》:“仲舒治春秋群儒义争美恶也,是故《公羊》固尊阳肤为决狐射姑。”
《汉书·扬雄传》:“雄以为赋为王者言之,推类以致其理。”
《汉书·贾谊传》:“谊上书陈政事,借秦为喻。”
《史记·魏公子列传》:“无忌为人廉直,门不受盗夜入者,以其内无人,乃止。”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辇过霸桥,让冯唐衣。”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雎谓魏齐日:君为我呼入,吾为君杀之。”
《汉书·李广苏建传》:“建尝言广曰:‘广结发与匈奴战,而幸不至死南夷,卒死于汉耳。‘”
《宋史·岳飞传》:“飞年二十从军,习战斗,沈勇有大略。”
《宋史·岳飞传》:“飞渡江破贼舟十余艘。”
《宋史·岳飞传》:“飞尝告其左右曰:明日将阵前驱驰,岂敢爱此?”
《宋史·岳飞传》:“飞遇敌必先挑战,且令军中曰:闻鼓声而起,闻金声而止。”
《宋史.岳飞传》:“飞尝戒其徒曰:上阵须用命! ”
《宋史·岳飞传》: “飞尝告其左右: 上阵须用命! ”
《宋史·岳飞传》:“飞尝戒其徒曰:上阵须用命! ”
《宋史·岳飞传》:“飞尝戒其徒曰:上阵须用命! ”
《宋史·岳飞传》:“飞尝戒其徒曰:上阵须用命! ”
《宋史·岳飞传》:“飞尝戒其徒曰:上阵须用命! ”
《宋史·岳飞传》:“飞尝戒其徒曰:上阵须用命! ”
《宋史·岳飞传》:“飞尝戒其徒曰:上阵须用命! ”
《宋史·岳飞传》: “飞尝戒其徒曰:上阵须用命! ”
《宋史·岳飞传》:“飞尝戒其徒曰:上阵须用命! ”
《宋诏.岳飞传》: “飞尝戒其徒:上阵须用命!”
《宋史·岳飞传》:“飞尝戒其徒曰:上阵须用定! ”“飞尝被诏还阙,帝曰:飞孤负国恩,今又纵寇误国! ”平戎策奏行间,朝廷大骇。
《宋史·岳飞传》:“飞尝戒其徒:上阵须用定! ”
《宋史·岳飞传》:“飞尝被诏:还阙天变不足畏,兵火不足忧。”
《宋史·岳飞传》:“飞尝被诏:还阙天变不足畏、兵火不可惜。”
《宋史.岳飞传: “飞尝被诏:还阙天将变。 ”
《宋史.岳飞传:“飞尝被诏:还阙天将清。 ” ”
“兵火不足惜”。 ”
《宋史·岳飞传》:“飞尝被诏:还阙天将晓。”
“兵火不足忧”。 ”
《宋史.岳飞传》:“飞尝被诏:还阙天将晓。”
“兵火不足惜”。 信都国石枕蕲簟。端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