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孔子没,千岁无麒麟。
蚩蚩尽锄商,此物谁能珍。
汉武得一角,燔烹诬鬼神。
更以铸黄金,传夸后世人。

【注释】

悲哉:感叹。

孔:指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没:去世。

蚩蚩:古代对百姓的称呼。千岁:千年。麒麟(qí lín):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吉祥动物。古人认为麒麟出现预示国家将有贤君出现或天下太平。

锄商:铲除贪官污吏。此物:指麒麟,也泛指吉祥之物。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皇帝(前140年~前87年在位)。得一角:汉武帝得到麒麟的一部分,即“一角麟”。

燔烹:焚烧烹煮。诬鬼神:欺骗神灵。

更以:又用来。铸黄金:把金熔化后做成各种器物。传夸:流传夸耀。后世人:后世的人们。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汉武帝得到麒麟一部分并加以焚烧烹煮而欺骗神灵的诗作。

首句“悲哉孔子没”,点明主题,诗人借孔子之死,表达自己哀叹之情,同时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懑。

次句“千岁无麒麟”,诗人用夸张手法表现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失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第三句“蚩蚩尽锄商”,诗人运用典故,以“蚩蚩”一词形容百姓,说明他们辛勤劳作,铲除贪官污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句既歌颂了百姓的伟大,也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第四句“此物谁能珍”,诗人进一步强调了麒麟的价值和意义,指出麒麟是吉祥之物,具有极高的价值,但如今却被世人所遗弃。这一句既表达了自己的惋惜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自私。

第五句“汉武得一角”,诗人用典,点出了汉武帝得到麒麟的部分这一事实。这里既揭示了历史背景,也为接下来的议论铺垫了基础。

第六句“燔烹诬鬼神”,诗人借用“燔烹”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人们对麒麟的亵渎和侮辱。同时,“诬鬼神”三字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人们行为的愤怒和谴责。

第七句“更以铸黄金”,诗人进一步揭示了麒麟被用于制造金银器物的过程,暗示了当时社会对财富的追求和崇拜。这一句既揭示了社会现实的一面,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价值观的批判和反思。

第八句“传夸后世人”,诗人以“传夸”二字结尾,既总结了全诗的主旨,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和信心。他希望后人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这首诗通过讽刺汉武帝得到麒麟并加以焚烧烹煮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