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庭午吏散,予亦归息偃。
岂无嘉宾客,欲往心独懒。
北窗古人篇,一读三四反。
悲哉不蚤计,失道行晼晚。
【注释】
秋庭午吏散:秋天的正午时分,官吏们散去。
予亦归息偃:我也要回去休息了。
岂无嘉宾客:难道没有客人吗?
欲往心独懒:想去,但心中却感到懒散。
北窗古人篇:在北窗边读古人的作品。
一读三四反:读了几遍,反复思考。
悲哉不蚤计:悲哀啊!当初没有早作打算。
失道行晼晚:误入歧途,到了晚年才醒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通过回忆和联想,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选择的反思和警醒。
首联“秋庭午吏散,予亦归息偃”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午后,官吏们纷纷离去,诗人也准备回家休息。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他似乎已经摆脱了世俗的纷扰,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颔联“岂无嘉宾客,欲往心独懒”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感叹自己身边是否有朋友来访,然而当他真正想要前往时,却发现内心懒散,无法振作起来。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渴望以及对于自身状态的无奈。他的心境似乎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所束缚,无法随心所欲地与人交往或行动。
颈联“北窗古人篇,一读三四反”则转向诗人自身的经历。他选择在北窗边阅读古人的作品,反复思考其中的哲理和智慧。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古人作品的喜爱和对知识的渴求。他不断地翻阅、思考,希望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尾联“悲哉不蚤计,失道行晼晚”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感慨自己当初没有及早做出明智的选择,以至于现在陷入了困境。他意识到人生的路途充满了未知和变数,只有及早规划和行动才能避免后悔和遗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经验的总结和对未来的警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挣扎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它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篇关于人生选择和命运的思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