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游天禄,华藻锐初学。
覃思晚有得,晦显无适莫。
寥寥邹鲁后,于此归先觉。
岂尝知符命,何苦自投阁。
长安诸愚儒,操行自为薄。
谤嘲出异己,传载因疏略。
孟轲劝伐燕,伊尹干说亳。
叩马触兵锋,食牛要禄爵。
少知羞不为,况彼皆卓荦。
史官蔽多闻,自古喜穿凿。
扬雄二首
子云游天禄,华藻锐初学。
覃思晚有得,晦显无适莫。
寥寥邹鲁后,于此归先觉。
注释:扬雄的诗才高超,他游历到长安后,开始写《甘泉赋》等作品。他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有了很深的领悟,创作出了很有特色的诗歌。《甘泉赋》是扬雄的代表作之一。扬雄在文学方面很有成就,他游历到了长安,开始写《甘泉赋》,后来写成了《河东赋》、《羽猎赋》和《长杨赋》,他的诗才得到了很好的展示。《汉书·扬雄传赞》:“其造端有章甫焉。故其词多慷慨。”扬雄游学于长安,对汉宣帝刘询十分崇敬,曾向皇帝献上《甘泉赋》。当时,扬雄还是个年轻的学者,但已具有很高的文学天赋。
注释:“子云”,即扬雄字子云,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思想家、政治家。
“游天禄”,扬雄游历到长安后,开始写《甘泉赋》等作品。天禄阁,指皇宫中的藏书楼,这里借指长安。
“华藻锐初学”,覃思,深入思考;晦显,指文章写得含蓄深沉,不露声色。这两句说扬雄开始创作时,学习了前人的写作技巧,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之后,终于写出了有特色的诗歌。
注释:覃思,深入思考。晦显,指文章写得含蓄深沉,不露声色。这两句说扬雄开始创作时,学习了前人的写作技巧,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之后,终于写出了有特色的诗歌。
“寥寥邹鲁后,于此归先觉”,寥寥,指稀少。邹鲁,春秋战国时的两个地方名。邹国在今山东邹县东南,鲁国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都是孔子的故乡。先觉,指最早觉悟的人。这两句说在邹鲁地区很少有人能认识到扬雄的才能,但他却是最早觉悟的人。
注释:“寥寥”,指稀少。邹鲁,春秋战国时的两个地方名。邹国在今山东邹县东南,鲁国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都是孔子的故乡。先觉,指最早觉悟的人。这两句说在邹鲁地区很少有人能认识到扬雄的才能,但他却是最早觉悟的人。
“岂尝知符命,何苦自投阁?”符命,古代迷信认为帝王受命时有天命出现的现象。自投阁,指自己把书稿投入火里烧掉。这两句说扬雄根本不相信那些迷信的东西,为什么要把自己写的书稿烧掉呢?
注释:“符命”,古代迷信认为帝王受命时有天命出现的现象。自投阁,指自己把书稿投入火里烧掉。这两句说扬雄根本不相信那些迷信的东西,为什么要把自己写的书稿烧掉呢?
“长安诸愚儒,操行自为薄”,长安,指古都长安。诸,代词,泛指众多人。操行,品行操守。自为薄,指自己的品行操守很浅薄。这两句说长安有很多愚蠢的儒生,他们的品行操守很差。
注释:“长安”,指古都长安。诸,代词,泛指众多人。操行,品行操守。自为薄,指自己的品行操守很浅薄。这两句说长安有很多愚蠢的儒生,他们的品行操守很差。
“谤嘲出异己,传载因疏略”,“谤”,诽谤。“嘲”,讥笑。“出异己”,指攻击别人的观点与众不同。“传载”,指记载。这几句说那些愚蠢的儒生经常攻击别人的不同意见,而且这些攻击被记录下来,因此被后人轻视。
注释:“谤”,诽谤。“嘲”,讥笑。“出异己”,指攻击别人的观点与众不同。“传载”,指记载。这几句说那些愚蠢的儒生经常攻击别人的不同意见,而且这些攻击被记录下来,因此被后人轻视。
“孟轲劝伐燕,伊尹干说亳”,“孟子”,即孟轲,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轲曾劝说齐王伐燕,帮助齐国扩张势力。伊尹,商代著名政治家,曾辅佐商汤灭夏建立商朝。这两句说孟子曾劝说齐王去攻打燕国,伊尹也曾劝说商汤讨伐夏桀。
注释:“孟子”,即孟轲,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轲曾劝说齐王伐燕,帮助齐国扩张势力。伊尹,商代著名政治家,曾辅佐商汤灭夏建立商朝。这两句说孟子曾劝说齐王去攻打燕国,伊尹也曾劝说商汤讨伐夏桀。
“叩马触兵锋,食牛要禄爵”,“叩马”,靠近马身,表示亲近或恳求对方给予某种恩惠。“触”,碰触。“兵锋”,兵器的尖端,这里指战争。“食牛”,指领取俸禄。“要”,索取。这句话说那些愚蠢的儒生常常接近马身请求得到恩惠,却总是碰触到战争的锋芒而受伤流血;那些愚蠢的儒生也常常向皇帝要求赏赐,但却只能得到俸禄而已。
注释:“叩马”,靠近马身,表示亲近或恳求对方给予某种恩惠。“触”,碰触。“兵锋”,兵器的尖端,这里指战争。“食牛”,指领取俸禄。“要”,索取。这句话说那些愚蠢的儒生常常接近马身请求得到恩惠,却总是碰触到战争的锋芒而受伤流血;那些愚蠢的儒生也常常向皇帝要求赏赐,但却只能得到俸禄而已。
“少知羞不为,况彼皆卓荦”,“羞”,同“羞”。卓荦,卓越不凡。这两句说那些愚蠢的儒生常常感到羞耻而不去做那件事,那么那些真正杰出、卓越的人就更应该去做。
注释:“羞”,同“羞”。卓荦,卓越不凡。这两句说那些愚蠢的儒生常常感到羞耻而不去做那件事,那么那些真正杰出、卓越的人就更应该去做。
“史官蔽多闻,自古喜穿凿”,史官,掌管历史典籍的官员。多闻,见闻广博。穿凿,拘泥牵强地附会。这两句说史官们由于见闻广泛,往往喜欢穿凿附会,将一些无关的东西联系起来。
注释:史官,掌管历史典籍的官员。多闻,见闻广博。穿凿,拘泥牵强地附会。这两句说史官们由于见闻广泛,往往喜欢穿凿附会,将一些无关的东西联系起来。
赏析:此诗为咏叹扬雄之作。诗人通过描写扬雄一生的经历与成就,表现了对扬雄人格的崇敬和对其文学才华的赞美之情。全诗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以记叙为主,议论为辅。诗人首先记述了扬雄游历到长安后开始创作《甘泉赋》的情景,接着又叙述了他游历到其他地方的经历,并进一步表达了对扬雄人格的崇敬之情。此外,此诗还采用了夸张、对比的手法来描绘出扬雄才华的卓荦不群和其人格的伟大崇高,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扬雄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