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无情日夜流,不肯为我少淹留。
相逢故人昨夜去,不知今日到何州。
州州人物不相似,处处蝉鸣令客愁。
可怜南北意不就,二十起家今白头。

【注释】汴水:汴河。

“不”字:表示否定,相当于“没有”。

“南北”二句:意指自己因受排挤,不能施展抱负,只好到处奔波。

“可怜”二句:意为我一生坎坷,事业不顺,现在已年迈,头发也白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时所作。诗人写自己流落他乡的愁苦心情,表现了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首句开门见山提出一个中心问题:“汴水无情日夜流”,诗人以“无情”两字概括汴河水流之特点,突出了汴河水势汹涌,无法阻挡的特点。这不仅仅是客观现象的描绘,而更含有诗人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第二句紧接“无情”二字展开。它既承上启下,又为下文抒情做铺垫。这里所说的“不肯为我少淹留。”并非汴河水流本身具有如此性格,而是借汴河水流来表达诗人自己的心迹和愿望。诗人想留住汴河水流,是因为汴河水流能载运他的诗书文稿,使它们流传千古。然而,他未能如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汴河水流滔滔东去,心中无限惆怅。

第三句“相逢故人昨夜去”,承接前句“不肯为我少淹留”,表明汴河水流带走了他许多东西,其中之一就是“故人”。这位“故人”是谁呢?作者在诗中并没有明说,只是通过一个假设性的反诘语气,使人感到这位故人是一位有才华、有声望的士人,或者是诗人的朋友。诗人与这位故人的分手发生在昨天夜里,而今不知这位故人到了什么地方。诗人在这里运用设问手法,既表现出他对朋友的怀念,又显示出对友人前途的关切。

第四、五两句“不知今日到何州”,承接上句而来,进一步写诗人的担忧。诗人担心的是,那位故人在旅途中遭遇到什么意外情况,甚至于生死未卜。诗人这种忧虑的心情,从他下面所写的“州州人物不相似,处处蝉鸣令客愁”可见一斑。

第五句“州州人物不相似”,承上“故人昨夜去”而来,进一步说明诗人担忧的原因。诗人之所以担心故人在旅途中遇到意外情况,是因为他听说沿途各地的人物都不相同,因此他担心故人在陌生的环境中会遭受不幸。

第六、七句“可怜南北意不就,二十起家今白头”,承接上面几句而来,进一步抒发诗人的感慨。诗人用“可怜”一词,表达了对故人的同情。同时,他也用“意不就”三字来说明他与故人的离别是由于双方志向不同所致。最后,诗人用“二十年来起家今白头”一句,表明他与故人分别的时间之长,自己鬓角已斑白,岁月流逝之快令人叹惋。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幽远,情调低沉哀婉,反映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