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始隋唐,进取归一律。
安知鸿都事,竟用程人物。
变今嗟未能,于己空自咄。
流波亦已漫,高论常见屈。
故令俶傥士,往往弃堙郁。
皋陶叙九德,固有知人术。
圣世欲尔为,徐观异人出。

这首诗是杜甫在和乐道读进士试卷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考试制度的不满和对人才的渴望。

首句“文章始隋唐”,意思是说文章的写作风格起源于隋唐时期。这里指的是唐朝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唐诗。

第二句“进取归一律”,意思是人们追求进步,但最终都回到了同一个套路上。这里的“归一律”指的是科举考试,即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

第三句“安知鸿都事,竟用程人物”,意思是人们不知道那些被选为鸿都生的都是些什么人,最后真正能够用的还是程氏人物。这里暗示了科举考试中的不公平现象,一些优秀的人才被埋没了,而那些只会应付考试的人却得到了提拔。

第四句“变今嗟未能,于己空自咄”,意思是现在的人感叹自己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对自己来说却是徒劳的叹息。这里的“嗟未能”是感叹的意思,“咄”是叹息的声音。

第五句“流波亦已漫,高论常见屈”,意思是水流漫无目的,高论也常常被人否定。这里比喻了社会风气的堕落,人们不再追求高远的理想,而是只关心眼前的利益。

第六句“故令俶傥士,往往弃堙郁”,意思是那些有才华、有志向的人往往被埋没,因为他们不被赏识。这里的“俶傥士”是指有才能、有志向的人,“弃堙郁”是指被埋没。

第七句“皋陶叙九德,固有知人术”,意思是古代的皋陶(大禹的弟弟)能够根据九种德行评价一个人,这说明了解一个人是有方法的。

第八句“圣世欲尔为,徐观异人出”,意思是在圣明的时代里,我们应该努力成为这样的人,然后慢慢地发现那些特殊的人才。这里的“尔为”是成为的意思。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杜甫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才的渴望。他通过对科举制度的描述,表达了对不公平现象的批评。同时,他也强调了了解一个人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在圣明的时代里努力成为这样的人,以便发现那些特殊的人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