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之育之不羞耻,恩情亦各言其子。天寒日暮山谷里,肠断非关陇头水。
儿呼母兮啼失声,依然离别难为情。洒血仰头兮诉苍苍,知我如此兮不如无生。

【注释】

鞠之育之:养育。鞠,通“鞠”,养育;育,抚养。

不耻:不以为耻。

言:说。

天寒日暮:天气寒冷,天色将晚。

陇头水:陇山的流水,即泾河。陇,指陇山。

儿呼母兮啼失声:孩子呼唤母亲时,声音都哽咽而发不出声音。

洒血仰头兮诉苍苍:流尽鲜血仰面呼喊,诉说苍天。苍苍,高远广大的样子。

知我如此兮不如无生:知道我们像这等母子关系的人,还不如没有生命好。知,了解。

【赏析】

这首诗是乐府旧题《孤儿行》的第二首。这是一首悲苦的诗。它描写一个被遗弃的幼小孤儿,从他呱呱坠地到被父母抛弃,又从被父母抛弃到流浪他乡,最后在异地他乡死去的过程。诗中表现了孤儿悲惨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不幸遭遇的同情。

诗一开篇就写孤儿出生后,他的父母对他并不嫌弃,反而十分疼爱。“恩情亦各言其子”,意思是他们对自己的儿子(即这个可怜的孩子)也十分爱护。“言”是说。

第二句写父母把婴儿交给别人抚养,并表示不会因此而感到羞耻。这两句写出了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

第三句写孩子在深冬严寒的日子里,在山谷里被冻得啼哭不止。这一句写出了孩子的不幸和凄惨。

第四句进一步写孩子因为要离开父母而哭泣不已,难以自持。这句写出了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舍不得离开的心情。

第五六两句用“洒血仰头兮”和“知我如此兮”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这里,作者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来看待,认为孩子的痛苦就是他自己的痛苦。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这里用“知我如此兮”来说明,如果人们能够理解作者的感受,那么还不如让作者永远活下去。这里的“知”,可以理解为了解、认识,也可以理解为“知道、懂得”。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生活的绝望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被遗弃的孩子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悲伤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