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山前寺,兵馀扫地空。
汝今能协力,真是宝林通。
【注释】
昔日山前寺:往日的山上寺院。兵馀:战争过后,指佛教徒。扫地空:清理庭院,扫除尘埃。汝今能协力:你如今能够齐心协力。真是宝林通:真称得上是宝林的弟子。
【赏析】
《送道者史宝通作丐》,唐·刘商,这首七律写诗人送一位出家为乞丐的僧人去往他方云游,希望他能继续修道。首联写送别时的场景;颔联赞颂他的修行功夫和高深佛理;颈联祝愿他在云游中广结善缘;尾联希望他继续弘扬佛法。全诗对仗整齐,语言流畅,感情真挚。
昔日山前寺,兵馀扫地空。
汝今能协力,真是宝林通。
【注释】
昔日山前寺:往日的山上寺院。兵馀:战争过后,指佛教徒。扫地空:清理庭院,扫除尘埃。汝今能协力:你如今能够齐心协力。真是宝林通:真称得上是宝林的弟子。
【赏析】
《送道者史宝通作丐》,唐·刘商,这首七律写诗人送一位出家为乞丐的僧人去往他方云游,希望他能继续修道。首联写送别时的场景;颔联赞颂他的修行功夫和高深佛理;颈联祝愿他在云游中广结善缘;尾联希望他继续弘扬佛法。全诗对仗整齐,语言流畅,感情真挚。
微风淡月醒时出自《和徐季功墨梅》,微风淡月醒时的作者是:王之道。 微风淡月醒时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诗。 微风淡月醒时的释义是:微风淡月醒时,意指在微风的吹拂和淡月的照耀下醒来。这里的“醒时”指的是从睡眠中苏醒过来的一瞬间,而“微风淡月”则是描绘了一个宁静、清幽的夜晚景象。 微风淡月醒时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诗。 微风淡月醒时的拼音读音是:wēi fēng dàn yuè
净几明窗展处出自《和徐季功墨梅》,净几明窗展处的作者是:王之道。 净几明窗展处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诗。 净几明窗展处的释义是:净几明窗展处:洁净的几案,明亮的窗户,展现梅花之处。意指梅花在清雅的环境中绽放,显得格外美丽。 净几明窗展处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诗。 净几明窗展处的拼音读音是:jìng jǐ míng chuāng zhǎn chù。
那知绿叶青枝出自《和徐季功墨梅》,那知绿叶青枝的作者是:王之道。 那知绿叶青枝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诗。 那知绿叶青枝的释义是:那知绿叶青枝:指那谁知道这绿叶青枝的真正价值。这里用来比喻人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外在表象,而忽略了其内在的真正价值。 那知绿叶青枝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诗。 那知绿叶青枝的拼音读音是:nà zhī lǜ yè qīng zhī。
便是朱唇素面出自《和徐季功墨梅》,便是朱唇素面的作者是:王之道。 便是朱唇素面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诗。 便是朱唇素面的释义是:“便是朱唇素面”意指即使只有红唇和洁白的面容,也足以展现出美。这里以“朱唇”和“素面”比喻人的美丽,即使其他方面不够完美,单是面部特征就已足够吸引人。 便是朱唇素面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诗。 便是朱唇素面的拼音读音是:biàn shì zhū
细看何似当时出自《和徐季功墨梅》,细看何似当时的作者是:王之道。 细看何似当时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诗。 细看何似当时的释义是:细看何似当时:仔细观察,现在所见与当时有何不同。 细看何似当时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诗。 细看何似当时的拼音读音是:xì kàn hé shì dāng shí。 细看何似当时是《和徐季功墨梅》的第4句。 细看何似当时的上半句是: 纵涅难淄玉质。
纵涅难淄玉质出自《和徐季功墨梅》,纵涅难淄玉质的作者是:王之道。 纵涅难淄玉质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诗。 纵涅难淄玉质的释义是:纵使化为灰烬,也难以改变它的玉质。此处比喻人的品格高洁,即使经历磨难,仍保持其高尚的品质。 纵涅难淄玉质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诗。 纵涅难淄玉质的拼音读音是:zòng niè nán zī yù zhì。 纵涅难淄玉质是《和徐季功墨梅》的第3句。
戏成落笔斜枝出自《和徐季功墨梅》,戏成落笔斜枝的作者是:王之道。 戏成落笔斜枝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诗。 戏成落笔斜枝的释义是:戏成落笔斜枝,意为随意挥洒笔墨,在梅花斜枝上即兴创作。这里的“戏成”表示随意创作,而“落笔斜枝”则是指笔触落在梅花的斜枝上。 戏成落笔斜枝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诗。 戏成落笔斜枝的拼音读音是:xì chéng luò bǐ xié zhī。
闲想窥池倒影出自《和徐季功墨梅》,闲想窥池倒影的作者是:王之道。 闲想窥池倒影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诗。 闲想窥池倒影的释义是:闲想窥池倒影:闲暇时想象着窥视池中的倒影。这里的“闲想”指悠闲的思考,“窥池倒影”则是指观看池水中的梅花倒影,表达诗人对梅花清雅形象的欣赏与向往。 闲想窥池倒影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诗。 闲想窥池倒影的拼音读音是:xián xiǎng kuī chí
恨千缕出自《贺新郎 · 其四送郑宗承》,恨千缕的作者是:王之道。 恨千缕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词。 恨千缕的释义是:恨千缕:形容愁恨之情深重,如同千缕细丝般绵延不绝。 恨千缕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词。 恨千缕的拼音读音是:hèn qiān lǚ。 恨千缕是《贺新郎 · 其四送郑宗承》的第26句。 恨千缕的上半句是:歌一曲。 恨千缕的全句是:阑干拍手闲情绪。便明朝、苍烟白鹭
歌一曲出自《贺新郎 · 其四送郑宗承》,歌一曲的作者是:王之道。 歌一曲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词。 歌一曲的释义是:歌一曲:指吟唱一首歌。在这里,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歌一曲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风格是:词。 歌一曲的拼音读音是:gē yī qū。 歌一曲是《贺新郎 · 其四送郑宗承》的第25句。 歌一曲的上半句是:归棹双溪渚。 歌一曲的下半句是:恨千缕。
【注释】: 1. 岁穷压霜雪:年尾的时候,大地被霜冻雪封。 2. 春至喜风露:春天到来,喜欢那清新的风和露水。 3. 蜡花梅:腊梅花。 4. 清香美无度:香气清雅而美好,没有限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之作,通过对岁末和春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诗的第一句“岁穷压霜雪”,描绘了一年结束,大地被寒霜雪覆盖的景象。这里的“压”字形象地表现了霜雪的厚重和严寒
注释: 追和:一种幽雅的姿质,在严寒中为谁展示。 似嫌冰雪清,故作黄金浅:似乎嫌弃冰雪的清澈,所以故意把金黄色调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梅花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幽素”来表现梅花的品格,“凌寒”来表现梅花不畏寒冷的性格;“金浅”则形容其颜色之淡,与冰雪之白形成了对比,突出梅花的高洁。整首诗歌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梅花傲雪绽放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注释:寒芦卧着,显得稀疏发黄;远水分界,水面上泛着淡淡碧色。秋荷好像有情意,相映成趣,与水中的鱼儿互相辉映。 赏析:诗人用凝练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秋景图。首二句“寒芦卧疏黄,远水分淡碧”,描写了秋天芦花萧瑟、水天一色的景色,画面清新、宁静。第三四句“秋荷如有情,相映两鸂鶒”则是以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写荷,将荷花比作有情之人,又与水中的鱼相互映衬,写出了荷与鱼之间的和谐关系。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幽
【注】道者,指王法圆。 【赏析】此为酬赠之作。诗中“誓将三寸舌”、“求结万人缘”等句,都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之心。全诗言简意赅,韵味悠长
【注释】 一宿已先觉:一夜就早早地醒来,悟道了。 四明:浙江宁波市的别称。 那更游:哪能还去游山玩水呢? 去来无所着:生死得失,全无牵挂。 风日海山秋:秋风秋雨,海岛风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浮屠道廓时写的。浮屠是梵语Buddha(释迦牟尼)的音译。唐时人对出家人多有尊称,称其为"和尚"或"道者"。诗题下注云:"浮屠道廓,天台山僧,住四明。" 首句写送别时的情景
注释: 妙年才气擅超群:贾教授的才气在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出众。 试吏来司泮水芹:你来到县学做官,就像管理泮池的水生植物一样。 行矣玉堂应召直:你将要离开这里去朝廷,应该直言不讳。 忍将风袂与君分:我不忍心和你分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和对友人前程的祝愿。 首句“妙年才气擅超群”,赞扬了贾教授年少有才,才华横溢。第二句“试吏来司泮水芹”,则描绘了他担任县学官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