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宿已先觉,四明那更游。
去来无所着,风日海山秋。
【注释】
一宿已先觉:一夜就早早地醒来,悟道了。
四明:浙江宁波市的别称。
那更游:哪能还去游山玩水呢?
去来无所着:生死得失,全无牵挂。
风日海山秋:秋风秋雨,海岛风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浮屠道廓时写的。浮屠是梵语Buddha(释迦牟尼)的音译。唐时人对出家人多有尊称,称其为”和尚”或”道者”。诗题下注云:”浮屠道廓,天台山僧,住四明。”
首句写送别时的情景。诗人与浮屠道廓在一宿之间便悟道了,说明彼此心灵相通,感情默契。次句用反问的语气,表明自己再也不会像以往那样去游览风景胜地了。三、四两句写离别后的心态。既然已经觉悟到生死轮回的道理,那么对于名利得失等世俗观念就不会再去计较了。诗人把这种心境形象化为”去来无所着”,表现了他对人生的一种洒脱和旷达。最后两句是对浮屠道廓的祝福。诗人祝愿他在风高气爽的秋天,继续在海上的海岛上修持佛法,度过他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