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九载予心哀,乱离谁复歌南陔。
喜君父母老相守,调官仍逐金陵来。
诗句解析:
- 干戈九载予心哀 - “干戈”指战争,“九载”表示九年。这里表达的是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给人们带来了悲伤的情感。
- 注释:战争持续了九年,给人民带来了深深的悲哀。
- 乱离谁复歌南陔 - “南陔”是《诗经》中的一首诗篇名,常用来象征和平与安宁。这里用来形容在战乱中,谁能再次吟唱那美好的南陔呢?
- 注释:《诗经·小雅·甫田》中有“南山有台”一章,其中的“南陔”“北山”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用以象征太平盛世。这里的“南陔”被用作反讽,暗指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人们很难有机会去吟诵和享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 喜君父母老相守 - 这句话表达了对某人父母年迈仍相互守护的欣慰之情。
- 注释:看到你的父母虽然年纪大但仍然相互照顾,心中感到非常高兴。
- 调官仍逐金陵来 - “金陵”是古都南京的别称,这里是赵积中(赵善述)的故乡。调官意味着调动官职。他依旧被派往金陵(现南京)任职,暗示了他的忠诚或职责所在。
- 注释:即使被调到外地做官,依然被委派到金陵(现在的南京),显示了对赵积中忠诚和责任感的认可。
译文:
战争已持续了九年,我的心充满了忧伤,战乱期间,谁还能再唱出《诗经》中的南陔之曲呢?看到你的父亲母亲虽然年迈却相互扶持,我感到无比欣慰。你被调至金陵(现在的南京)任职,这也许是对你的责任和忠诚的认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美好,以及个人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对和平的渴望。诗句语言简洁而情感丰富,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创伤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土和亲情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国家忠诚和责任的承担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