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堂杰阁松风鸣,黄梅已过双溪晴。
不知城市乃有此,六月表里冰壶清。
我来蒙师炷香鼎,旋汲溪泉为煎茗。
明朝又送不托材,大慰枯肠怯龙饼。
【注释】
和笑庵:即笑庵。蒙师:蒙山,在今安徽宣城。龙团:宋代的一种名茶,以产自江西修水蒙山顶为上品。
【译文】
深堂的杰阁,风声如松涛,黄梅季节已过双溪晴天。
不知道城市里竟有这样的美景,六月里表里的冰壶清冷。
我来到蒙山老师家点燃香鼎,随即汲取溪泉煎茗。
明天又送我一些不托材的茶叶,大慰枯肠怯寒怕冷。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蒙山送别笑庵时所写。首二句写笑庵居所之景:深堂、杰阁、松风、黄梅。三、四句写笑庵居处之异:双溪、晴日。五、六两句写送别之情:我到蒙山老师家点炷香鼎,汲泉煎茗,明晨又将送他一些不托材的茶叶,聊以慰怀。末两句写笑庵之奇:表里冰壶清冷,龙团不畏寒冻。
全诗写景抒情兼及理趣。前二句写深堂杰阁中松风鸣响,黄梅过后,双溪天晴,一派清凉景象;后二句写自己来到蒙山老师家,为他点香、烹茗,再将一些不托材的茶叶相赠,以此表达对老师的敬意。“不知”二字,表明了作者对笑庵居处的意外发现,也表达了作者对笑庵人品的敬佩。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夏日送行的场面,但作者却把它写成了一个清幽的意境。这首先是因为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如“深堂”、“杰阁”,给人以高大、宽敞的感觉;而“松风”“黄梅”则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觉。这些特点,都是与一般夏天的景色不同的。所以诗人在写景时,就突出了它的特殊之处。另外,作者还善于抓住一个局部来表现整体,如“双溪”就是整个山谷的缩影;而“表里冰壶清”则是整个山谷的灵魂。所以诗的后半部分虽然写到了送别,但却写得十分自然。
这首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情韵。作者在写景的同时,并没有忘记抒情,只是把抒情融化在写景之中,使景和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这种写法,既避免了直抒胸臆的呆板,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