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蛰了千误,心安境自宽。
轩昂就收敛,自在觅艰难。
龙怕乌台勘,人疑蕙帐寒。
欲知舒卷意,编简静中看。
【解析】
题蛰庵,即题蛰庵诗屋。蛰,蛰居也;庵,小室也。诗人以蛰喻人,意在说人要安于蛰居的状态。第一句“一蛰了千误,心安境自宽”是全篇的总纲,也是作者的人生信条。第二至四句,是诗人的自叙,表现了其对世事的超然态度。第五句,写龙怕乌台勘,人疑蕙帐寒。龙怕乌台勘,指唐宋时期,因政治原因而遭贬的人,他们像龙一样被关进监狱,受到种种折磨。人疑蕙帐寒,用典出自《晋书·谢鲲传》中谢鲲曾与刘琨、王敦等人一起游宴,后刘琨为石勒所杀,王敦谋反被诛,谢鲲却安然处之,不以为忧,他常称自己“巢林一枝,可以避世”,所以后人称其为“巢父”。此处用以表明:当官者应如谢鲲一般,不为外界所扰,保持内心宁静。第六句,写欲知舒卷意,编简静中看。编,指典籍。简,同“简”。意为:想知事情的变化和结果,只能从书籍中寻找答案。第七句,点明主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
【答案】
题蛰庵
一蛰了千误,心安境自宽。
轩昂就收敛,自在觅艰难。
龙怕乌台勘,人疑蕙帐寒。
欲知舒卷意,编简静中看。
译文:
我一旦蛰伏起来,便不再被世俗困扰,心情自然就会舒畅许多。
我志向高远却依然能低调行事,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龙害怕乌台的拷打,人心则担心蕙帐被寒风吹冷。
想要了解事物的发展情况,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明白。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的七绝。诗的首句“一蛰了千误”,言“蛰”字,既指动物冬眠状态,又暗指人处于蛰居状态时的种种顾虑。次句“心安境自宽”,是全篇的总纲,也是诗人的人生信条。第三句“轩昂就收敛”,写诗人虽然志向高远却依然能低调行事,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第四句“自在觅艰难”,意指诗人面对困难能够泰然处之,从容应对。接下来三句“龙怕乌台勘,人疑蕙帐寒”,借用典故说明:当官者应如谢鲲一般,不为外界所扰,保持内心宁静。最后两句“欲知舒卷意,编简静中看”,是全篇的收束,点明主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