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陋巷更深藏,袜线曾无一寸长。
学问不宜随苟且,传闻何敢喜张皇。
一池科斗书千古,满径风骚竹万章。
此意寂寥谁与共,美人只在水之阳。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堪、长”的写法。
【答案】
(1)
深深的陋巷更深藏,袜线曾无一寸长:形容贫士穷窘,生活窘迫,连袜子的边角都没有剪裁整齐。
译文:深深的陋巷更深藏,袜子边角没有裁剪整齐。
注释:陋巷:贫穷的人住的小巷子;长:剪裁整齐。
赏析:诗的前两句是说,我居住的陋巷更加幽深,我的袜子边角也没有裁剪得整整齐齐。“更”“长”这两个词,既表现了作者生活的贫困潦倒、穷困窘迫,又表现了他对自己清贫处境的坦然自若。
(2)
学问不宜随苟且,传闻何敢喜张皇:学问不能像苟且之人那样随便应付,对传闻之事不能轻信而得意洋洋。
译文:学问不可随意对付,传闻的事情怎能轻易高兴?
注释:苟且:指随便应付。
赏析:诗的后两句是说,我学问不高,但绝不随便应对,听到一些传闻就得意忘形。这里诗人用“宜”、“何”强调了自己的立场,用“莫”强调了自己的主张,表现出一种不随波逐流、不随俗浮沉的崇高志趣。
(3)
一池科斗书千古,满径风骚竹万章:满池塘都是蝌蚪和水虫留下的足迹,满路都是《离骚》的佳句。
译文:满池塘都是蝌蚪和水虫留下的脚印,满路都是《离骚》的佳句。
注释:“科斗”指蝌蚪和水虫留下的痕迹;“风骚”指古代文人常用的辞藻,这里泛指诗文。
赏析:诗人由陋巷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学问浅薄,再想到《楚辞·渔父》中的句子“举世皆浊我独清”,由此联想到“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屈原。最后一句“美人只在水之阳”,意思是在陋巷中见到的美人,只有那些在水面之上的人才能见到。这里的“美人”,指的是隐居于陋巷中的隐士。
【答案】
(1)
深深陋巷更深藏,袜线曾无一寸长。
译文:深深的陋巷更深藏,袜子边角没有裁剪整齐。
注释:陋巷:贫穷的人住的小巷子;长:剪裁整齐。
赏析:诗的前两句是说,我居住的陋巷更加幽深,我的袜子边角也没有裁剪得整整齐齐。“更”“长”这两个词,既表现了作者生活的贫困潦倒、穷困窘迫,又表现了他对自己清贫处境的坦然自若。
(2)
学问不宜随苟且,传闻何敢喜张皇。
译文:学问不可随意对付,传闻的事情怎能轻易高兴?
注释:苟且:指随便应付。
赏析:诗的后两句是说,我学问不高,但绝不随便应对,听到一些传闻就得意忘形。这里诗人用“宜”、“何”强调了自己的立场,用“莫”强调了自己的主张,表现出一种不随波逐流、不随俗浮沉的崇高志趣。
(3)
一池科斗书千古,满径风骚竹万章。
译文:满池塘都是蝌蚪和水虫留下的脚印,满路都是《离骚》的佳句。
注释:“科斗”指蝌蚪和水虫留下的痕迹;“风骚”指古代文人常用的辞藻,这里泛指诗文。
赏析:诗人由陋巷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学问浅薄,再想到《楚辞·渔父》中的句子“举世皆浊我独清”,由此联想到“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屈原。最后一句“美人只在水之阳”,意思是在陋巷中见到的美人,只有那些在水面之上的人才能见到。这里的“美人”,指的是隐居于陋巷中的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