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转层楼四望宽,了无一面欠云山。
龙分玉脊隆隆起,溪露银波隐隐寒。
诗思细摩僧塔峭,壮心不下女墙闲。
仲宣百尺登高卧,未必当时得恁安。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公元816年(大和10年)所作,当时他任夔州刺史。此诗描写新楼四望景色,抒发作者登高远眺、壮心难已的豪情逸兴。
第一句“步转层楼四望宽,了无一面欠云山”。首句写登上新楼四望之所见,突出楼的气势与高耸入天的特点。“步转”,指登楼而上下移动脚步。这一句中,“四望”是说从楼顶向下看,四周都是开阔的景象;“宽”是形容视野开阔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走几步就到了楼上,放眼四望,但见四面八方都十分宽阔,没有一处缺少了云山。诗人用“四望”来形容自己的视野,用“无一面欠云山”来说明自己登高远望时,四面云山一览无余。
第二句“了无一面欠云山”。紧承上一句而来,继续描写四望所见,进一步突出楼高气爽的特点。这句中的“一面”,意谓四面之中,有一面是缺漏的。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楼顶上往下看,四面八方都有云山,没有哪一面是缺漏的。诗人以“了无一面欠云山”强调楼的高耸入天,从而突出诗人登楼远望时的心胸豁达、豪情满怀。
第三句“龙分玉脊隆隆起”,“玉脊”,喻指楼的屋脊,这里用来形容楼的雄伟壮观。诗人通过描绘龙形屋脊的崛起,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建筑之伟。“隆隆起”是形容声音,表示龙形屋脊正在崛起,声势浩大,给人以强烈的动感。这两句的意思是:像巨龙一样的楼阁,其屋脊如同玉雕般的美丽。它正隆隆作响,威武雄壮地崛起于云端。
第四句“溪露银波隐隐寒”。“溪”指楼前流过的溪水。“露”指晨霜。这两句的意思是:清晨的露珠晶莹透亮,像是一层薄薄的银波。这两句既描写了晨光初照时溪流上的露水晶莹如银,又表现了天气渐寒的清冷感觉。
第五句“诗思细摩僧塔峭”。“诗思”指诗人思考时的心情。“僧塔”指佛寺里的塔。“峭”是形容山峰陡峻的样子。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在思考着诗句,细细品味着佛寺里的塔壁陡峭。
第六句“壮心不下女墙闲”。“女墙”指城墙上矮小的围墙。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心中的壮志豪情并不因此而消减,反而更加坚定。诗人用“女墙”比喻自己心中坚定不移的信念,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以及对自己事业的自信。
第七句“仲宣百尺登高卧”,借用东汉末年的庞德公的故事。这位隐士隐居南阳,曾到荆州拜访刘表,被刘表召见后,刘表问他是否愿意做官,庞德公回答说:“我听说贤人君子,不因富贵利禄而改变操守。”于是便乘船离开荆州。刘表感叹道:“庞德公真是天下奇才啊!”这里的“仲宣”是指庞德公。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就像东汉末年的庞德公一样,在高处休息时也能保持清醒的思想。诗人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高位却仍能保持清醒头脑的态度。
第八句“未必当时得恁安”。最后一句是诗人自问自答,表达了自己对当时朝廷局势的认识和判断。这句的意思是:或许当时的朝廷并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安定国家吧。诗人用这个反问句暗示了自己对于当时朝廷局势的担忧和忧虑。诗人以“未必当时得恁安”作为结尾,既表达了自己对当时朝廷局势的认识和判断,又体现了自己对于国家前途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