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不出此心公,有为为之未必充。
绝学当归三洞左,正源欲障百川东。
坐春立雪谁能继,弄月吟风岂浪从。
方己乌头力应鲜,因循又过一年终。
我们来解读题目中这首诗的内容:
诗句:
- 圣贤不出此心公,有为为之未必充。
- 绝学当归三洞左,正源欲障百川东。
- 坐春立雪谁能继,弄月吟风岂浪从。
- 方己乌头力应鲜,因循又过一年终。
译文:
- 圣贤的真知卓见并不在外表上,而是在于内心。虽然努力追求成功,但不一定能够真正充实。
- 真正的学问应该归结于三洞之中,而真正的源头应该阻止百川之东流。
- 面对春天的景色与白雪相映衬,谁能继续下去?面对月亮的照耀与风的吹拂,谁能随性而为?
- 自己拥有的才华如同黑色的乌头,应当更加努力地展现和发挥。然而,因为过于随波逐流,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却仍然一事无成。
关键词注解及赏析:
- 圣贤:指道德高尚的人或圣人。
- 此心公:意为内心的公义和正直。
- 有为为之未必充:意味着通过努力追求成功(有为),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充实自己(未必充)。这反映了一种对成功和充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 绝学:指最高的学问或智慧。
- 三洞左:可能指的是道家的“三清”之一,即玉清、上清、太清天界。
- 正源:比喻正确的道理或根源。
- 百川东流:形容江河水势浩大,流向东方。这里借喻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 坐春立雪:形容坚守节操,不畏艰难。
- 弄月吟风:比喻高洁的品格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 方己乌头力应鲜:意指自我反省并努力改正,使得才华得到更好地展现。
- 因循:指因袭守旧,缺乏创新精神。
- 又过一年终:表示又度过了一年的时光,但没有取得显著的成就。
这首诗通过对圣贤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追求和成就的一种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自身行为的自省和自励,传达了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