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景风操,慷慨怀赋竹。
恨无百亩地,相与种黄独。
只有满架书,可寄千古目。
何敢偭规矩,周容竞追曲。
彼不见泰山,政以鹿斯逐。
子酌芝山泉,天运两回复。
应感鹤鸣章,聊以石攻玉。
迁乔岂不佳,岁寒须入谷。
天地何方圆,吾将叩归鹄。
诗句释义
1 平生景风操,慷慨怀赋竹:此句表达了诗人一生以清风正气为标准,心怀壮志,渴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抱负。”景风”指自然景色和风气,暗示诗人追求的是自然和谐与社会公正。”慷慨”表明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豪放激昂。
恨无百亩地,相与种黄独:诗人遗憾自己无法拥有百亩良田,因此选择在有限的空间里种植黄竹,以此寄托他对土地的珍爱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只有满架书,可寄千古目:尽管生活空间有限,诗人依然努力充实自己的知识,希望这些书籍能穿越时空,让他的思想与见解流传千古。
何敢偭规矩,周容竞追曲:诗人自谦不敢违背常规,但同时也表示愿意追随时代潮流,不拘泥于传统规范。这反映了诗人既有坚持原则的决心,也有随遇而安的智慧。
彼不见泰山,政以鹿斯逐:此处用比喻手法批评那些只看到眼前小利而忽视长远利益的人。”泰山”象征宏伟的目标,”鹿斯逐”暗指那些追逐短视利益的小人。
子酌芝山泉,天运两回复:诗人想象自己如同在芝山之泉边饮酒,感受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同时,他相信宇宙间的自然法则会随着时间的流转而循环往复,象征着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应感鹤鸣章,聊以石攻玉:诗人通过“鹤鸣”这一意象表达了高洁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他认为只有像石头一样坚硬不屈,才能抵御住外界的诱惑和压力。
迁乔岂不佳,岁寒须入谷:诗人用“迁乔”比喻远离世俗环境,寻求更高境界;“岁寒”则意味着在任何困难时期都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天地何方圆,吾将叩归鹄:诗人思考宇宙的本质,认为天地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不断变化的。他决心遵循自己的内心,追求真理和正义,就如同寻找归途中的鸿鹄。
译文
我一生都以清风正气为人处世的标准,胸怀壮志,希望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我常常感叹没有百亩的土地,所以只能在有限的地方种植黄竹来寄托我对土地的珍爱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尽管生活空间有限,但我仍努力充实自己的知识,希望这些书籍能穿越时空,让我的思想与见解流传千古。我自谦不敢违背常规,但同时也表示愿意追随时代潮流,不拘泥于传统规范。
我曾批评那些只看到眼前小利而忽视长远利益的人。我用“芝山泉”这一意象表达了我的清高品质和远大的志向。我认为只有像石头一样坚硬不屈,才能抵御住外界的诱惑和压力。
我想象自己如同在芝山之泉边饮酒,感受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同时,我相信宇宙间的自然法则会随着时间的流转而循环往复,象征着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我始终保持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就像鹤鸣一样传达出我内心的呼唤。我认为只有在逆境中坚守自我,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都会坚守自己的内心,追寻真理和正义。就像在归途中寻找那匹传说中的大雁,我会坚定不移地前行。
我思考了宇宙的本质,认为天地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不断变化的。我决心遵循自己的内心,追求真理和正义,就如同寻找归途中的鸿鹄。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作品。诗中的“立斋”,可能是指诗人的名字或号。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处境与理想,展现了他对人生价值和社会正义的追求。
首联“平生景风操,慷慨怀赋竹。”表现了诗人以清风正气为人处世的标准,胸怀壮志,希望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这里的“景风”指的是自然景色和风气,暗示诗人追求的是自然和谐与社会公正。诗人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展现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第二联“恨无百亩地,相与种黄独。”进一步体现了诗人的现实困境。他没有百亩良田,只能在有限的地方种植黄竹来寄托他对土地的珍爱和对自然美的向往。这不仅显示了他的经济困境,也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第三联“只有满架书,可寄千古目。”则是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历史传承的尊重。尽管生活空间有限,但他仍努力充实自己的知识,希望这些书籍能穿越时空,让他的思想与见解流传千古。这不仅显示了他的博学多才,也反映了他对后世的责任感。
接下来的几联诗,诗人通过自我反省、批评他人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展示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他批评那些只看到眼前小利而忽视长远利益的人,表达了他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他通过对比自然界的景象,如鹤鸣、石头等,来强调他的坚持与执着。最后一句“吾将叩归鹄”更是表达了他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决心。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自己人格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作品,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