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百念灰,只有敬贤念。
事之云乎哉,敢分席半片。
不思笙鹤随,犹望衣钵禅。
举杯邀杖履,同问春深浅。
徘徊梅月下,不嗔蘋藻荐。
公诗太过情,置我冰而炭。
年来从心游,琴瑟幸非远。
一谦生万和,一默屈大辨。
今日知公心,它日识公面。
朝夕愿趋隅,稽首侍香案。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我已百念灰,只有敬贤念。
释义与译文: 我已经对一切感到失望或无望,但我依然保持着对贤人的尊敬之情。
- 关键词:「百念」 - 表示极度的失望和绝望。
- 注释:此句表达了诗人在历经挫折后的心态转变,虽有失落但并未完全放弃希望。
第2句:事之云乎哉,敢分席半片。
释义与译文: 我们对于世事的看法是什么呢?我怎敢独自享用其中的一席?
- 关键词:「事之云乎哉」 - 对世事持怀疑态度,表达一种不轻易相信的态度。
- 注释:诗人在此表现出一种对世事的质疑,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谨慎和低调。
第3句:不思笙鹤随,犹望衣钵禅。
释义与译文: 我不再追求世俗的繁华,依然期待着修行之路。
- 关键词:「笙鹤随」与「衣钵禅」 - 分别指世俗的娱乐与出家为僧的修行。
- 注释:此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即从追求物质享受向追求精神层面升华的转移。
第4句:举杯邀杖履,同问春深浅。
释义与译文: 举起酒杯邀请朋友,一起探究春天的美景。
- 关键词:「杖履」 - 指拄杖和鞋履,通常代表年老之人,此处象征友情。
- 注释:诗人通过邀请朋友共饮,展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以及对春天美景的欣赏。
第5句:徘徊梅月下,不嗔蘋藻荐。
释义与译文: 我在这梅花盛开的月光下徘徊,并不责怪那些献上蘋藻的人。
- 关键词:「徘徊」 - 形容诗人在月光下漫步的样子。
- 注释:此句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和超脱,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第6句:公诗太过情,置我冰而炭。
释义与译文: 你这首诗过于情感化,让我如同被置于冰火之间难以自处。
- 关键词:「情」 - 情感丰富、感情投入。
- 注释: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某位友人诗歌情感深沉的不满,可能觉得其作品过于直白或强烈。
第7句:年来从心游,琴瑟幸非远。
释义与译文: 这几年来我一直跟随自己内心的步伐前行,琴瑟之交也并非遥不可及。
- 关键词:「从心游」 - 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不受外界影响。
- 注释: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内心的自由和对真挚友谊的珍视。
第8句:一谦生万和,一默屈大辨。
释义与译文: 谦虚可以生发无限的和谐,沉默却可以展现巨大的智慧。
- 关键词:「谦生万和」 - 谦虚带来和谐;「一默屈大辨」 - 沉默中蕴含深刻见解。
- 注释:这里强调了谦逊和沉默的重要性,指出它们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
第9句:今日知公心,它日识公面。
释义与译文: 今天我知道了你的心思,将来一定能看到你的面容。
- 关键词:「知公心」 - 理解并感知对方的心意。
- 注释: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对方未来的认可和期待。
第10句:朝夕愿趋隅,稽首侍香案。
释义与译文: 我每天都渴望能在角落里默默祈祷,恭敬地站在香案前。
- 关键词:「趋隅」- 在角落里静静地祈祷。
- 注释:此句反映了诗人对虔诚祈祷的向往和对宗教仪式的尊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内心转变和对友情、自然、诗歌等价值的体悟。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笙鹤”和“衣钵禅”,以及“冰而炭”这样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层次感。整体上,诗风平和、淡泊,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