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春不种兰,终岁无自佩。
良田弗加芟,徒稚亦无岁。
空令雨露恩,日夕被蒿艾。
安坐饥怨天,此理果谁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读懂题目,明确所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理解并掌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杂诗”为篇名,属于七言诗。首二句是说:春天不栽培兰花,终年也难得到它。良田若不加修整,一年到头也是荒废。第三句是说:白白地让雨露滋润它的枝叶,日夜让它长出野草蒿艾。第四句是说:空自怨天尤人,这道理到底谁在行呢?“杂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借物抒慨,以兰自比,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感慨。
【答案】
译文:
刚刚入春就不去培植兰花,终年也难以获得它。如果良田不加整理,一年下来仍是荒芜。白白地让雨露滋润它的枝叶,日夜让它长出野草蒿艾。空自怨天尤人,这道理到底谁在行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慨诗。首句“方春不种兰”,是说刚入春就不去培植兰花,终年也难以获得它。兰花是一种高洁的花卉,象征君子品格。作者用“方春”二字,说明自己不能及时培植兰花,是由于“不种”,即不抓紧时机,错过了栽种的好时光。次句“终岁无自佩”,是说即使种植了兰花,但因为不加以管理,一年下来还是得不到它。兰花是香花,用来比喻自己,则更显得自己品格清高,志趣孤远。三、四两句是写兰的处境:“良田弗加芟,徒稚亦无岁”。“良田不加芟”指良田荒弃不用。“徒稚”指徒然地培植它。这里说,良田不加整理,一年下来也是荒芜。“徒稚亦无岁”是说,徒然地培植它,一年也收获不了什么。这一句紧承上句,进一步说明自己虽然培植了兰花,但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结果还是徒劳无益。五、六两句是写兰的处境:“空令雨露恩,日夕被蒿艾”。这里说,白白地让雨露滋养它的枝叶,日夜让它生满野草蒿艾。“空令雨露恩”“日夕被蒿艾”是写兰花的处境。“雨露”指雨水和露水,雨露滋润万物生长,这里指兰花得到了滋润。“蒿艾”指草木丛生的野草。“蒿艾”生长在兰的周围,遮挡住了兰花,使兰花无法正常生长。“被”通“披”,意思是“覆盖”、“遮蔽”。“被蒿艾”即“被蒿艾所蔽”。这两句说,白让雨露滋润它的枝叶,而让它日夜生长着草木丛生的野草蒿艾。“日夕被蒿艾”意思是说,一天天地被蒿艾所覆盖。这句是说,由于得不到雨露的滋润,又受到杂草的遮盖,所以兰花始终得不到良好的生长环境。
最后两句是写兰的处境:“安坐饥怨天,此理果谁在?”“此语谓何人哉?盖言其理之必然,非徒空言。”这是说,我之所以抱怨,是因为我知道这是自然的道理,不是无稽之谈。“安坐饥怨天”意思是说我坐着不动却怨恨苍天,这是不合逻辑的事。“此理果谁在”是说这个道理是谁能够实行的呢?作者用反问的方式表明自己对于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感慨: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中往往事与愿违;理想是崇高的,但它需要付出努力去实现。这种感慨,既是对理想的赞美,又是对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