毵毵晚春树,上下聚百虫。
不有口似趸,则生尾如蜂。
设不二者然,亦徒生无庸。
清阴不可居,岁晚还秋风。
【注释】
毵(shān):细长柔软貌。
趸(duì):一种大鱼名,这里指“鳞”一类的水生动物。
清阴:指树木的阴凉,也可泛指树木的阴影。
【赏析】
《杂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诗中描绘了晚春时节树上百虫的鸣叫声和树叶的阴影。诗人通过观察大自然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看法。
首句“毵毵晚春树”,描写了晚春时节的景色。“毵毵”形容树梢的枝条细长柔软,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上下聚百虫”,描绘了树上各种昆虫的鸣叫声。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句“不有口似趸,则生尾如蜂”是说如果没有像鱼鳞一样的水生动物,那么树上的虫子就不会有那么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多样性的赞叹之情。
第三句“设不二者然,亦徒生无庸。”诗人提出疑问,如果这两种现象都不出现,那么树上就会没有虫子了。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第四句“清阴不可居,岁晚还秋风”描述了树木在晚秋时节被风刮动的情景。这里的“清阴”指的是树荫,而“秋风”则是天气转凉的标志。诗人以秋风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岁月变迁、生命无常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晚春时节树上百虫鸣叫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