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说独挽万茧抽,当有实论破众廋,勉矣投以钓海钩。

龙角歌和崔公度伯易

宋代诗人王令作品赏析

  1. 诗词原文
    尝闻螾出轩辕丘,其长百寻围十牛。
    民惊臣愕争𬣱,帝亦谓应土德修。
    赐螾傍海连十洲,俾朝食壤暮饮流。
    仍命九龙狎其游,视龙有角急起羞。
    亟去诉帝龙有忧,帝怜不呵许为谋。

  2. 注释与译文

  • 注释
  • 螾:蚯蚓。
  • 轩辕丘:古代传说中的地名,这里指代一个神话中的地点。
  • 百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约合八尺。
  • 十牛:形容蚯蚓的体型巨大,如同一头牛那么大。
  • 译文
  • 曾经听说蚯蚓从轩辕丘出来,它的体长可达百寻(约八丈),周身围起来像牛那么大。
  • 当人们发现蚯蚓时,都感到惊讶和困惑,纷纷议论。
  • 皇帝也认为这应该与五行之一的土德有关。
  • 皇帝赐予了蚯蚓一片土地,让它可以自由地生活。
  • 皇帝命令九条龙去玩弄蚯蚓,看它有没有角。
  • 蚯蚓急忙离开了,向皇帝抱怨说它担心自己的安危。
  • 皇帝怜悯蚯蚓,没有呵斥也没有惩罚它。
  1. 背景介绍
  • 作者介绍:王令(1032年—1059年),字则之,号守斋,北宋末年的官员、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特色,深受后人的赞誉。
  • 时代背景:王令生活在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的时代。面对国家的危机和个人的命运,王令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历史影响:《龙角歌和崔公度伯易》作为王令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1.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王令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他擅长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巧妙地融入诗歌中,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同时,王令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 主题思想:通过对蚯蚓的描述,王令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沦丧的批评。他通过蚯蚓的故事,寓意了人世间的道德败坏和权力滥用,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 文化价值:《龙角歌和崔公度伯易》不仅是王令个人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宋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龙角歌和崔公度伯易》是王令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才华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更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感受到王令的文学魅力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