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来何悠悠,今去亦泛泛。
岂自果进退,姑且便饮啖。
三代今去辽,士食久已滥。
徒死不为义,可无苟石担。
平生堕百为,且就投铅椠。
束身入世程,开口就人歉。
怒喜有失得,眉睫烦窥瞰。
野鸟或在笼,山猿有终槛。
能安此为命,虽失亦何憾。
予尝勇自明,磨古得前鉴。
抱关贤所容,较猎圣或暂。
庶未负初学,尚为神所监。
予行人之嗟,我笑不为颔。
子独辱所厚,以诗系归缆。
命和始自书,狂言庶非儳。

【注释】

  1. 离高邮答谢朱元弼兼简崔伯易:离开高邮来回复并感谢朱元弼,顺便问候崔伯易。
  2. 昔来何悠悠:以往我漂泊流离的日子是多么漫长啊!
  3. 今去亦泛泛:现在离去也是飘荡不定啊!
  4. 岂自果进退:难道自己能决定是进还是退吗?
  5. 姑且便饮啖:暂且吃喝吧!
  6. 三代今已去辽:如今三代的制度已经衰落了。
  7. 士食久已滥:读书人的生活也变得奢侈了。
  8. 徒死不为义:白白地死去也无所谓,不值得苟且偷安。
  9. 平生堕百为:过去我一生都致力于各种事情。
  10. 投铅椠:投笔从戎,投身到军旅之中。
  11. 束身入世程:束缚自己的身心进入社会。
  12. 开口就人歉:言谈之间,总是让人感到羞愧。
  13. 野鸟或在笼:野鸟也许还被关在笼子里,不能自由飞翔。
  14. 山猿有终槛:深山中的猴子也有终老的时候,它们也会被关在笼子里。
  15. 能安此为命:我能够这样过一辈子,即使失意也无憾。
  16. 磨古得前鉴:磨炼古人的智慧,借鉴前人的教训,使自己不致迷失。
  17. 抱关贤所容:怀抱着守关的责任,这是贤者应该做的。
  18. 较猎圣或暂:打猎时圣人也会暂时放下手中的弓箭。
  19. 庶未负初学:希望能够不负当年求学时的期望。
  20. 尚为神所监:仍然受到神灵的保佑和监视。
  21. 我笑不为颔:我嘲笑自己竟然如此不知羞耻。
  22. 子独辱所厚,以诗系归缆:你只看重我的才能,用诗歌把我的行踪记录下来。
  23. 命和始自书:命令和诏书都是从我这里发出的。
  24. 狂言庶非儳:虽然言辞放肆,但并不是胡说八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朱放离开高邮时写给好友朱元弼的赠别之作,同时寄给崔伯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以及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与感慨。
首句“昔来何悠悠”,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感叹时光流逝。“今去亦泛泛”,诗人现在离去,也是飘荡不定。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现状的无奈。诗人感慨时间如流水般逝去,自己也被卷入其中,无法自主。这种无奈和失落感贯穿全文。
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生活状况与古代贤者的行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岂自果进退,姑且便饮啖”,诗人质问自己是否真的能够决定自己的进退,而选择了暂时享乐。这里的“便饮啖”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既想享受当下,又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这种矛盾心理让读者对诗人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三、四”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生死观念的思考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他认为,既然活着没有意义,不如死了算了;既然活着也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还不如苟且偷安。这种消极的思想让读者对诗人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诗人并没有因此陷入绝望,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五、六”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他认为,即使一生都在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也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即使一生都在投笔从戎,也要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羞愧。这种坚持和努力让读者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诗人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情怀。“七、八”两句,诗人描绘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像野鸟一样被关在笼子里,不能自由飞翔;另一种是像山猿一样被关在笼子里,但终老也不会后悔。这两种境界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解脱的追求。而“九、十”两句,诗人则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他认为,只要能够坚守自己的理想,即使失意也无憾;而如果只是苟且偷安,那么无论何时都难以得到真正的幸福。这种深刻的认识让读者对诗人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又有对未来的坚定追求,展现了诗人高尚的精神风貌和博大的胸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