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高阳赞隐君,便知名与此山存。
凭栏须及三更月,吊古空招千载魂。
殿上风幡飞海燕,寺前石峤过江豚。
何人瘗鹤无踪迹,犹有残碑没浪痕。
焦山
自读高阳赞隐君,便知名与此山存。
凭栏须及三更月,吊古空招千载魂。
殿上风幡飞海燕,寺前石峤过江豚。
何人瘗鹤无踪迹,犹有残碑没浪痕。
译文:
自从读到高阳山的隐士赞诗,就明白了这山与我的志向相合。站在栏杆边,我希望能等到深夜的月光,那时我才能真正领略到这山的美和历史的厚重。在大殿上,风中飘扬的幡旗像海燕一样飞翔;寺庙前的岩石上,一群江豚正游过。然而,这些被人们埋葬的白鹤却再也没有出现过,只有那残破的碑文仍然在波浪中留下痕迹。
赏析:
焦山,位于江苏镇江市境内的长江北岸。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许多名篇佳作都描绘了焦山的美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首诗是诗人游览焦山时的感怀之作。
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对焦山的赞美之情。他提到“自读高阳赞隐君”,这里的“高阳”指的是晋代的高阳许询,他是著名的隐士,而“赞隐君”则是指对隐士的赞美。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阳隐士的敬仰之情。
诗人描述了自己登上焦山时的所见所闻。他站在栏杆边,希望能等到深夜的月光,那时才能真正领略到焦山的美和历史的厚重。这里的“三更”指的是深夜,而“月”、“魂”则分别象征着月光和历史的厚重。诗人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深敬畏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在大殿上,诗人看到了风中飘扬的幡旗像海燕一样飞翔。这里的“幡旗”指的是佛教寺庙中的幡布,而“海燕”则象征着自由和灵动。通过这句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灵动生活的向往。
寺庙前的岩石上,一群江豚正在游过。江豚是一种生活在长江中的鱼类,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通过这句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喜爱和追求。
诗人并没有看到被人们埋葬的白鹤再次出现,只有那残破的碑文仍然在波浪中留下痕迹。这里的“何人瘗鹤无踪迹”,意指曾经有人埋葬了白鹤,但如今却找不到踪迹。而“犹有残碑没浪痕”,则意味着虽然白鹤已经消失,但留下的残碑仍然留在了江水中。诗人以残碑为引子,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世事无常、人生易逝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焦山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