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药游名山,恐是韩伯休。
款段下泽车,久师马少游。
两公学真隐,异世今同流。
遇害能鸣雁,多猜不下鸥。
何如脱羁絷,寻壑与经丘。
人生亦误计,独醒无匹俦。
天地本虚静,万物自应酬。
阴阳驱意气,定能相胜否。
况复漆室女,浪为鲁国忧。
真妄两非是,湛然一无求。
【注释】
- 采药游名山:在山上采集药材。
- 恐是韩伯休:韩伯休,即韩康,传说中隐居不仕的人。
- 款段下泽车:形容车马慢行的样子。
- 久师马少游:长期驾车的马很少。
- 两公:指两位贤人。
- 学真隐:学真隐退。
- 异世今同流:不同时代,现在却共同生活。
- 遇害能鸣雁:遭遇不幸而发出哀鸣的鸟。
- 多猜不下鸥:多猜不出什么。
- 何如脱羁絷:不如摆脱束缚。
- 寻壑与经丘:寻找山川。
- 人生亦误计:人的一生也如同错误的计划。
- 独醒无匹俦:独自清醒而没有可与之为伍的人。
- 天地本虚静,万物自应酬:天地本来空虚寂静,万物自然有其规律,不需要人为地干预。
- 阴阳驱意气:阴阳之气促使人们的欲望和情绪。
- 定能相胜否:谁能确定谁能够胜出呢?
- 漆室女:指被污蔑的女子。
- 浪为鲁国忧:徒劳地为鲁国担忧。
- 真妄两非是,湛然一无求:真实和虚幻都不是正确的,保持淡泊的心态不去追求。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借对古代隐士的描绘,表达诗人对于名利、地位等世俗诱惑的看法和态度。诗中以韩康为代表,表达了他对名利看淡的态度,认为真正的隐士应该是学真隐退,远离世俗。
首联“采药游名山,恐是韩伯休”直接点题,表明作者想要效仿韩康,远离世俗的名利,隐居山林。
颔联“款段下泽车,久师马少游”则描绘了韩康隐居的生活场景,他悠然自得地驾车在田野间行走,马匹不多,显示出他的清贫与超脱。
颈联“两公学真隐,异世今同流”则是对韩康和作者自己的赞美,他们都是真隐士,即使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他们的志向和行为却是相同的。
尾联“何如脱羁絷,寻壑与经丘”更是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希望像韩康一样,摆脱世俗的束缚,去寻找自然的山水。
整首诗通过描绘韩康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看淡,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还隐含了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暗示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