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渡溪水寻荒村,群峰势若万马奔。
酣酣春色雪初霁,霭霭野气山犹昏。
琼楼金阙涤地尽,松柏半带斤斧痕。
要还清净扫尘俗,一炬劫火安得焚。
行人鞠躬下马拜,仙都妙理吾能言。
威神可畏凛如在,有台今亦祠轩辕。
当年垂衣正南面,制作取尽坤与乾。
凿开鸿荒肇人纪,首为区宇立本根。
风后力牧来联翩,神机开辟施无垠。
初传闻道广成子,后乃密契中皇君。
功高德大不可拟,几与造物分遗恩。
遥遥唐虞建炎运,万年圣子兼神孙。
至人御世用常道,飞升轻举安足论。
爰作一气生万物,奈何已把天人分。
伏羲八卦画已破,女娲欲补理亦繁。
飘然独返紫清去,却敛造化归金浑。
庙前仙石表今古,屹立霄壤争雄尊。
鼎湖可望不可见,意今后世难攀援。
顶中玄宫号泥丸,自然有路朝天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如下:

缙云县仙都山黄帝祠宇
我渡溪水寻荒村,群峰势若万马奔。
酣酣春色雪初霁,霭霭野气山犹昏。
琼楼金阙涤地尽,松柏半带斤斧痕。
要还清净扫尘俗,一炬劫火安得焚。
行人鞠躬下马拜,仙都妙理吾能言。
威神可畏凛如在,有台今亦祠轩辕。
当年垂衣正南面,制作取尽坤与乾。
凿开鸿荒肇人纪,首为区宇立本根。
风后力牧来联翩,神机开辟施无垠。
初传闻道广成子,后乃密契中皇君。
功高德大不可拟,几与造物分遗恩。
遥遥唐虞建炎运,万年圣子兼神孙。
至人御世用常道,飞升轻举安足论。
爰作一气生万物,奈何已把天人分。
伏羲八卦画已破,女娲欲补理亦繁。
飘然独返紫清去,却敛造化归金浑。
庙前仙石表今古,屹立霄壤争雄尊。
鼎湖可望不可见,意今后世难攀援。
顶中玄宫号泥丸,自然有路朝天阍。

注释

  1. 缙云县仙都山黄帝祠宇:指的是位于缙云县的仙都山黄帝祠堂,是古代祭祀黄帝的地方。
  2. 我渡溪水寻荒村:表达了诗人寻找一个荒废的村庄,可能是为了探访黄帝的遗迹。
  3. 群峰势若万马奔:形容群山如同万匹奔腾的战马,充满了力量和动感。
  4. 酣酣春色雪初霁:春天的景色虽然被雪覆盖,但雪后的阳光使得一切看起来更加生动。
  5. 琼楼金阙涤地尽:比喻黄帝的祠堂宏伟壮丽,如同天上的宫殿一般,将大地净化得一尘不染。
  6. 要还清净扫尘俗:强调了清理尘世的烦恼,追求精神上的洁净和平和。
  7. 一炬劫火安得焚:暗示了战争或灾难可能摧毁一切,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的渴望。
  8. 行人鞠躬下马拜:描述了当地居民对黄帝祠堂的尊敬和虔诚,表现出民间的宗教信仰。
  9. 威神可畏凛如在:形容黄帝的威严和神圣,让人感到敬畏。
  10. 有台今亦祠轩辕:指出现在的轩辕庙是为了纪念黄帝而建立的。
  11. 当年垂衣正南面:描述了黄帝治理国家时的从容不迫和公正无私。
  12. 制作取尽坤与乾:强调了黄帝的智慧和才能,能够驾驭乾坤之力,开创盛世。
  13. 凿开鸿荒肇人纪:指黄帝开启了人类的文明历史,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4. 首为区宇立本根:意味着人类开始认识到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
  15. 风后力牧来联翩:提到了风后、力牧等古代著名的贤者,他们以智慧和能力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16. 神机开辟施无垠:形容黄帝具有超凡的智慧,能够开辟新的道路,影响深远。
  17. 初传闻道广成子:广成子是道家的一位重要人物,传说他传授给黄帝许多道法和智慧。
  18. 后乃密契中皇君:表示后来的统治者也向黄帝学习,得到了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19. 功高德大不可拟:赞扬了黄帝的高尚品德和巨大功绩,难以比拟。
  20. 遥唐虞建炎运:通过尧舜的治世象征,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向往。
  21. 万年圣子兼神孙:意味着黄帝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也是后人敬仰的圣人。
  22. 至人御世用常道:强调了真正的智者使用简单而平常的方法治理世界。
  23. 飞升轻举安足论: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24. 爰作一气生万物: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由元气生成的,强调了自然的神秘和伟大。
  25. 奈何已把天人分:感叹人世间的纷扰和争斗,使人无法再与自然和谐共存。
  26. 伏羲八卦画已破:提到古代神话中的伏羲氏创制了八卦,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27. 女娲欲补理亦繁:女娲补天的故事,象征着对完美世界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28. 飘然独返紫清去:形容仙人独自返回到仙境中去,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29. 却敛造化归金浑:描绘了宇宙间的自然法则,金浑代表一种完美的状态。
  30. 庙前仙石表今古:庙前的仙石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象征着永恒不变的价值。
  31. 鼎湖可望不可见:指传说中的神仙之地,虽然可以想象但真正到达是不可能的。
  32. 意今后世难攀援:对未来世世代代的努力和挑战,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感慨。
  33. 顶中玄宫号泥丸:玄宫是道教中的重要概念,代表着修炼的最高境界。
  34. 自然有路朝天阍:暗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和目标,只要努力就能实现。

赏析

这首诗是对黄帝祠宇的描述和赞美,通过对黄帝的崇拜,传达了诗人对于道德、智慧和力量的追求。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美,也有人文历史的深厚。诗人运用了大量的神话元素,如黄帝、伏羲、女娲等,这些神话故事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想象力,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令人陶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