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舆记榻得高贤,寄意真同物象先。
收拾芜莱成院落,𠟃量边幅占风烟。
登临斗觉今知要,云水从斯入画传。
斫竹洞门无锁钥,时携客枕一慵眠。

注释:

新隐四首古亭

题舆记榻得高贤,寄意真同物象先。

收拾芜莱成院落,𠟃量边幅占风烟。

登临斗觉今知要,云水从斯入画传。

斫竹洞门无锁钥,时携客枕一慵眠。

赏析:

此诗是作者隐居在庐山时的四首七言律诗之一。诗人以“新隐”为题,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全诗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的前两句“题舆记榻得高贤,寄意真同物象先。”表达了诗人对于高贤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真正的高人就像自然界中的万物一样,能够与环境和谐共处,无需过多的修饰和装饰。这里的“题舆记榻”指的是诗人在庐山上搭建的简陋住所,而“高贤”则是指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第三句“收拾芜莱成院落,𠟃量边幅占风烟。”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的美景。诗人形容自己的住所如同一座独立的庭院,四周环绕着茂盛的草木,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这里的“𠟃量边幅”形象地描绘了山水之间的紧密相连,仿佛是一幅天然形成的画卷。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庐山的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登临斗觉今知要,云水从斯入画传。”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诗人认为,在山间漫步、欣赏云水之景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修行。这里的“斗觉”可以理解为一种超越世俗的感觉,而“云水从斯入画传”则是指那些被大自然所包围的画面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流传千古。

最后两句“斫竹洞门无锁钥,时携客枕一慵眠。”描绘了诗人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生活状态。诗人形容自己的居所没有锁钥,可以随时离开,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使诗人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中,享受宁静与悠闲。这里的“时携客枕一慵眠”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景观和隐居生活中的种种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的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深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