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嗔我眼长白,故著昏埃阿堵中。
不怪参军谈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
著篱令恶谁能对,损读方奇定有功。
九恼从来是佛种,会如那律证圆通。

目疾

天公嗔我眼常白,故著昏花阿堵中。

不怪参军谈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

著篱令恶谁能继,损读方奇定有功。

九恼从来是佛种,会如那律证圆通。

翻译:
视力问题让我常常感到困扰,因此我的眼前总是模糊不清。我并不责怪那些喜欢谈论瞎话的人,只是妨碍了中散大夫(即张季鹰)的飞行。我试图用篱笆来阻挡这些干扰,但没有人能够做到,只有通过减少文字数量才能有所成就。这种烦恼的根源实际上是佛教中的烦恼,最终将通过修行获得解脱。

注释:

  1. 天公嗔我眼常白 - “天公”在这里是对自然神灵的尊称,“嗔”表示生气、发怒。所以整句的意思是,自然神灵因为我的视力问题而生气。
  2. 故著昏花阿堵中 - “故”表示原因,“昏花”是形容视力不好,眼睛模糊不清。所以整句的意思是,原因是因为我的视力不好。
  3. 不怪参军谈瞎马 - “参军”在古代指的是文人,擅长辩论和诗词,“谈瞎马”是指谈论一些无用的或虚假的话题。所以整句的意思是,我不会怪罪那些喜欢谈论瞎话的人。
  4. 但妨中散送飞鸿 - “中散”指的是张季鹰,他的字是季鹰,他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以豪放洒脱著称。“送飞鸿”是指在天空中飞行的大雁。所以整句的意思是,我只是被阻碍而不能像张季鹰那样自由地飞翔。
  5. 著篱令恶谁能继 - “著篱”在这里指的是受到限制,“令”表示命令、规则。所以整句的意思是,没有人能够打破这些限制。
  6. 损读方奇定有功 - “损读”在这里指的是减少文字数量,“方奇”表示方法、策略。所以整句的意思是,只有通过减少文字数量,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7. 九恼从来是佛种 - “九恼”指的是九种烦恼,“佛种”是指佛教中的种子,比喻为潜在的烦恼。所以整句的意思是,这种烦恼的根源实际上是佛教中的烦恼。
  8. 会如那律证圆通 - “会如”表示如同、就像,“那律”指的是佛教中的戒律,“证圆通”是指达到圆满的境界。所以整句的意思是,最终我将如同遵守戒律一样,达到圆满的境界。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个人遭遇挫折和困难,但又不失乐观向上态度的诗歌。诗人以自然神灵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因为视力问题而产生的困扰和无奈。通过与古代文人和英雄人物的对比,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和从容。最后两句则表明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即使经历了九种烦恼,也将如同遵守佛教戒律一样,最终达到圆满的境界。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