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道相思苦不开,故从百里泛舟来。
如何不见稽山老,却道心因兴尽回。
秀实寄两绝来招嘉彦
未回辄次韵
王洋,字元渤。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之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长道相思苦不开,故从百里泛舟来。
如何不见稽山老,却道心因兴尽回。
注释:
长道:漫长的道路。相思:思念的愁绪。苦:非常、极。开:开启。泛舟:乘船旅行。
如何:怎样。不见:看不到。稽山:指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的一座山峰。老:年迈的人。兴:兴致、情趣。回:回转。
赏析:
首句“长道相思苦不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深深的怀念之情。然而,当他决定亲自前往寻找时,却发现道路漫长且难以开启。这里的“相思”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牵挂,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而“苦不开”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痛苦和无奈。
第二句“故从百里泛舟来”,诗人为了寻找友人,不惜千里迢迢,亲自乘坐小船沿江而行。这种不畏艰辛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执着追求。然而,当诗人终于到达目的地时,却发现友人并不在那里。这里的表达方式既简洁又含蓄,让人感到既惊讶又惋惜。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毅力,以及他对友情的坚守和忠诚。
第三句“如何不见稽山老,却道心因兴尽回”,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一种深刻思考。这里所说的“稽山老”,可以理解为岁月流逝、人生沧桑的象征;而“心因兴尽回”则表达了一种由失望转为希望的情感变化。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人生感悟,即无论遇到何种困境,只要心中有信念、有追求,就一定能够找到出路并重新振作起来。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长道相思的描绘、对泛舟寻友的叙述以及对稽山老、心因兴尽回等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执着追求、面对困境的坚韧和毅力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首富有深意、令人深思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