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是闻师到,持筇又欲归。
去云黏木屐,飘叶泊禅衣。
不敢生离思,应愁损道机。
故人如见问,为说志渔矶。

注释

恰是:正是。闻师:听说法师。

持筇(lóng):拿着手杖。又欲归:又想回山去。筇,竹制的手杖。

去云:飘散的云彩。黏(nián):附着,沾湿。木屐(jū):木制的一种鞋,用来防滑。

飘叶:飘落的树叶。泊:积存。禅衣:僧人所穿的衣服。

离思:离别的思念。生离思:指即将分别的思念。

应愁:担心。损道机:妨碍修行的方法。

故人:老朋友。如见问:如果遇到你问起这件事。为说志渔矶(jī): 作为回答,告诉你志渔矶的故事,志渔矶是一个地名,在今浙江省乐清县南。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友人回归寺庙。全诗写景抒情兼而有之,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富有诗意。开头两句“恰是闻师到,持筇又欲归”,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对象和原因。作者听说法师要到来了,就拿着手杖准备回去。“闻师”二字表明送别的对象不是一般的朋友,而是自己的老师;“持筇”(筇是竹子的意思)说明他要去的是山寺。这两句诗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目的,也点明了自己要离开的原因,为下文抒发感情做好了铺垫。

三、四两句“去云黏木屐,飘叶泊禅衣”,描绘出一幅山行图,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归寺时的情态。“去”字写出了他急于回家的心情。“黏”、“泊”两个动词把云、叶拟人化了,形象地表现出云彩随风飘荡,树叶随云飘落的情景。而“黏”与“飘”形成对比,更显出云、叶的轻盈飘忽。“木屐”是古代僧人行走用的鞋子,用“黏”字形容它,说明风很大。“禅衣”是僧人穿的宽大的衣服,用“泊”字来形容树叶,突出了衣服被树叶覆盖的情状。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的场景——云彩飘浮着,树叶飘落着,仿佛是在向人们告别,同时,又好像在向人们致意,让人看了觉得十分亲切。“不敢生离思”一句,表达了对即将分手的思念之情,既含蓄又委婉。

五、六句“不敢生离思,应愁损道机。”进一步抒写自己对朋友离去的担忧。这里所说的“离思”是指即将分手的思念,“损道机”则比喻朋友离去将给彼此的修行带来妨碍。诗人以设问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忧虑之情。

七、八句“故人如见问,为说志渔矶。”则是运用典故,借故事来安慰朋友。这里的“故人”指的是朋友,“为说”即代词“告诉”,指讲述故事。“志渔矶”是地名,在今浙江乐清县南。诗人用“为说”这个动作,表明他要把自己送别朋友时的经历讲给朋友听。通过这个故事,诗人希望朋友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情。最后一句中的“为说志渔矶”既是对自己心情的解释,也是对前面诗句的解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