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畏人嫌我真,何人使我入城闉。
客中谁问张仲蔚,夜半有呼祁孔宾。
万象不离心内易,一私坏尽世间人。
半生说过行无寸,石火光中寄此身。

诗句解析:

  1. 本是畏人嫌我真 —— “本是”表示本自,“畏人”指畏惧他人的眼光。“嫌真”意为被认为不真实。整体意思是说,我本就因为真实的自我而被人嫌弃。
  • 注释:《感遇》中的诗人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受到世俗偏见的困扰。
  1. 何人使我入城闉 —— “何人”是疑问词,“使”是动词,“我”是主语,“入城闉”即进入城市或官场。整句表达的是诗人被什么人引导或强迫去进入仕途。
  • 注释:这里的“何人”可能指的是那些有权力的人,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让诗人不得不投身于官场。
  1. 客中谁问张仲蔚 —— “客中”指的是诗人身处异乡或他乡为官。“谁问”是疑问词。“张仲蔚”可能是某个特定的人物或是诗人自比的人物。这句话表明在异乡有人询问关于诗人的问题或评价。
  • 注释:这反映了诗人在外为官时,可能会遇到对自己行为、言论的评价和质疑。
  1. 夜半有呼祁孔宾 —— “夜半”是时间,”呼”是动词,”祁孔宾”可能是一个名字或是诗人对某一事件的象征性描述。这句话意味着在深夜有人呼唤诗人的名字。
  • 注释:这可能暗示着诗人在某个特定时刻受到了意外的召唤或关注。
  1. 万象不离心内易 —— “万象”代表宇宙万物,”心内”指内心世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变化与内心变化的观察和思考。
  • 注释:”万象”比喻世间的一切,”心内易”则是指内心的波动和变化更为微妙和难以捉摸。
  1. 一私坏尽世间人 —— “一私”代表个人的小利益或私欲。”世间人”泛指所有人。这句话强调了个人的私欲往往会破坏整个社会的利益。
  • 注释:”一私”指出了自私的行为,”世间人”则是指所有参与此行为的个体。
  1. 半生说过行无寸 —— “半生”表示人生的大半部分,”说”是动词,”行无寸”是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整句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的人生并没有留下显著的成就或改变。
  • 注释:这里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可能觉得自己未能做出什么值得称道的贡献。
  1. 石火光中寄此身 —— “石火”比喻短暂的时间,”光中寄此身”意指在有限的时间内寄托自己的一生。
  • 注释:这句诗传达了一种悲壮感,诗人将自己的生命看作是转瞬即逝的光芒,体现了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译文:

本是畏人嫌我真,何人使我入城闉。
客中谁问张仲蔚,夜半有呼祁孔宾。
万象不离心内易,一私坏尽世间人。
半生说过行无寸,石火光中寄此身。

赏析:

这首诗《感遇》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以抒情为主,充满了对理想、人生和现实的深刻思考。首二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因真实的自我而被世俗所排斥的痛苦。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展开这种情绪,通过对“张仲蔚”、“祁孔宾”等象征性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官场生涯中的孤独和困惑。最后两句则是对整个人生境遇的总结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短暂人生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接受。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也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