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曙已生白,朝暾尚潜红。
是时天地气,正在贞元中。
千峰虽历历,众树犹蒙蒙。
群动又将作,平秩一日东。
洒然人欲尽,天理将昭融。
静窗自展玩,妙处谁能穷。

【译文】

秋高气爽,朝暾尚暗,此时正是贞元年间。

千山万水虽历历可见但树木仍笼罩在薄雾中。

万物又将开始活动,一天之内万物将平秩东升。

人们纷纷收起私欲,天理将昭融万物。

静窗自展玩自然,妙处谁能穷尽?

【注释】

跋:指《跋巨然画障》诗的作者王摩诘(701-761),字摩诘,京兆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与杜甫同为“初唐四杰”之一。

秋曙:秋天早晨的曙色。

生:出现。

朝暾:晨光中的日光。

潜红:暗红色的日出。

是时:这时。

天地气:天地之气。

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4年)。

千峰:千山。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蒙蒙:蒙蔽。

群动:众物。

将作:将要发生。

平秩:平正有序的状态。

洒然:清澄澄的样子。

人欲:人的欲望。

天理:天然的道理。

昭融:光明照融。

展玩:仔细观看。

妙处:精妙之处。

谁能穷尽:谁能完全理解。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日清晨的景色。全诗以景起,以景结,首二句描写了秋日清晨的景象:曙光初现,朝阳还未完全升起,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大地。此时正是贞元年间。三、四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日清晨的自然景观,千山万水虽然清晰可见,但树木却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五至八句则描绘了万物即将苏醒的景象,群动都将开始活动,万物将平正有序地向东生长。九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万物复苏的景象,人们纷纷收起欲望,天理将昭融万物。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感受,他静坐窗前仔细观察着自然景观,并感叹自然景观的精妙之处难以穷尽。整首诗语言简练,画面生动,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