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独踽踽,聊复寻诸孙。
诸孙名有役,谁复相温存。
彼茁者汀芦,上有鹪鹩喧。
衡门可栖迟,清风自妍暄。
汲井欲灌圜,灌园当灌根。
澡身欲树德,树德当树淳。
注释:
- 寻从子伯恭,不遇:寻找跟随儿子伯恭的人,却没有遇到。
- 我行独踽踽,聊复寻诸孙:我孤独地行走,只有自己的身影相伴,只能找一些孙子们来陪伴。
- 诸孙名有役,谁复相温存:这些孙子们都在为生活而奔波,谁会关心我呢。
- 彼茁者汀芦,上有鹪鹩喧:那些正在茁壮成长的芦苇上,还有忙碌的鹪鹩在鸣叫。
- 衡门可栖迟,清风自妍暄:简陋的门可以让我停留休息,清风吹来,使人感觉舒适愉悦。
- 汲井欲灌圜,灌园当灌根:想要汲取井水,灌溉菜园应该从根部开始。
- 澡身欲树德,树德当树淳:修身养性,想要树立良好的品德,树立良好品德应当从诚实守信做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孤独中寻找亲人和朋友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诗的第一句“寻从子伯恭不遇”,表达了诗人寻找跟随儿子伯恭的人却未果的心情。这可能是因为伯恭已经不在世或者无法联系,使得诗人感到孤独和无助。第二句“我行独踽踽,聊复寻诸孙”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状态。他独自一人行走,只有自己的脚步声陪伴着,只能找一些孙子们来陪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无奈。
诗人转向自然景物,第三句“诸孙名有役,谁复相温存”描述了这些孙子们都在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他的感受。这句话揭示了诗人与孙子们之间的隔阂和疏远感。诗人渴望得到亲情和关爱,但却未能如愿以偿。
诗人转而观察周围的环境,第四句“彼茁者汀芦,上有鹪鹩喧”描绘了正在茁壮成长的芦苇上的鹪鹩鸣叫声。这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愿望。
第五句“衡门可栖迟,清风自妍暄”则描写了简陋的门户和清爽的清风。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物质享受的淡泊心态。
接下来的第六句“汲井欲灌圜,灌园当灌根”,则强调了做事应从根基做起的重要性。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注重基础和根本,不可忽视事物的本源。
最后一句“澡身欲树德,树德当树淳”,则表明了修身养性的目的。通过树立良好的品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和追求。
整首诗以抒情为主,通过对孤独、自然、生活、道德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