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酌青瓷杯,醉卧白石枕。
借予骊驹曲,侑我河朔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句,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重点词句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最后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此题是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抓住关键语句,如“借予”“侑”等关键字,并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另外,还要注意诗歌中的典故、表现手法以及诗人的情感态度。
译文:同谊夫国才饯别季然于普门院壁上取五字韵诗各探一句为韵赋五首我得到共饮碧苔畔。满酌青瓷杯,醉卧白石枕。借予骊驹曲,侑我河朔饮。
【答案】
①“普门”指佛寺名,在今北京阜成门外,②“共饮”指一同饮酒,③“骊驹曲”即《短歌行》,是曹操所创作的一首歌辞,④“河朔”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今河北北部、山西中部一带),这里指魏地。⑤“骊驹”是骏马名,这里指酒。⑥“白石枕”是石头枕头,用石头做枕头睡觉表示清贫。⑦“河朔”泛指中原地区。⑧“河朔饮”指在河朔地区喝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饯别时的赠答之作。前两联写饯别的情景,后两联则抒写离别后的情思和愿望。诗以“共饮碧苔畔”发端,既点明时间地点,又暗示了饯别的原因——饯别友人季然。“普门”是佛寺名,在今北京阜成门外,“普门院”是其所在地。诗人在这里送别季然,自然要借寺院之名。“壁间五字诗”,就是墙上的五言绝句,“各探一句”则是每人都从诗中摘出一句来吟诵。“共饮碧苔”,既写环境,又是两人友情的象征,也是饯别的结果。三、四两句是说,大家举杯畅饮,喝得酩酊大醉,只好倚靠在白石枕头上小憩。“骊驹曲”是一首曲子的名字,相传为曹操所作。这里用作典,指曹操所作的《短歌行》。“河朔饮”是泛指黄河以北地区(即魏地)。“共饮碧苔畔”一句是说,大家把盏痛饮,直至沉醉,最后只能躺在白石枕头上睡着了。这两句诗,一方面写出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们豪放不羁的性格。五、六两句是说,既然已经喝得大醉了,那么,我就借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为他壮行。同时,我也要到黄河以北去饮酒。这里的曹操,是指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统一北方之后,曾到冀州一带巡视,他在那里建都城,设郡县,推行屯田制,发展农业生产。为了巩固统治,他又多次征伐乌桓等部族,平定了辽东,开拓了中原通往辽东的道路,使汉末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得到了初步稳定。但是曹操在政治上实行的一些措施,也有消极的一面。例如,他任人唯亲,滥杀功臣;他残酷剥削农民,横征暴敛等。因此,他在统治后期,就逐渐走向腐败和衰败。所以,曹操的《短歌行》中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类的句子。《短歌行》中的这种消极思想,在这首诗里也有所反映。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悲观厌世,相反,却表现出一种豪迈乐观的精神。
这首诗的体裁是乐府体诗。乐府原是汉代的一种官署名称,掌管音乐、宴会和宴飨之事。由于乐府机构设在皇宫之内,因此它收集整理的诗歌都是民间的民歌。《乐府诗集》中收录了大量的乐府诗歌,其中既有民歌又有文人的拟作。《乐府诗集序》云:“汉室旧法,穿掘陵墓,剪伐树木,编用以为宫殿;下至牛马猪羊驴犬之属,皆被系籍,永配牢狱。”这说明乐府诗的来源很广。后来,人们往往把乐府诗专指汉代乐府机关所采制的乐歌。其实不然。乐府诗包括汉代以前的民歌以及汉代乐府机关采集的乐歌。汉代以前的乐府民歌有《诗经》《楚辞》中的一些作品,汉代乐府机关采集的乐歌主要是民间的歌谣和民间艺人的演唱。因此说《乐府诗集》中收录的乐府诗都是民歌,是不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