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
记得观灯凤楼上,百条银烛泪阑干。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长安时所作,以杏花的娇艳动人、春光明媚反衬出诗人对长安繁华的羡慕之情。全诗语言清丽,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红芳指盛开的杏花,紫萼指含苞待放的杏花。这句是说,那红红粉粉的杏花,那紫紫的杏花,都因为春寒而不敢开放,只把花蕾紧紧地贴在枝条上,好像一个一个的小球儿。这两句写景,突出了春天里万物复苏的景象。
第二句“记得观灯凤楼上”,是说,还记得去年元宵节那天,在长安城里的大明宫前观看灯会的情景。这里,“记得”二字写出了诗人对那次观灯活动的深切记忆;“凤楼”一词则表明了观灯活动发生在京城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
“百条银烛泪阑干”,是说,那几百盏彩灯像流着眼泪一样地垂挂在空中,把整个夜晚装点得绚丽多姿,美丽动人。这句诗是全诗感情升华的关键所在。通过这一形象生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大唐盛世繁华景象的赞美之情。
【答案】
译文:
那红彤彤的花朵和紫莹莹的花蕾都因为春寒而不敢开放,只把自己的小花蕾紧抱成一团,好像一个个的小球儿。
我还记得去年元夕之夜,在长安城里的大明宫中看灯的情景,只见那几百盏彩灯如同泪水一般,垂挂在高高的空中。
赏析:
首联写杏花,用“怯”字,突出了杏花的娇嫩与娇羞,表现了春天里万物复苏的景象。“记得观灯凤楼上”,是说,还记得去年元宵节那天,在长安城里的大明宫前观看灯会的情景。“记得”二字写出了诗人对那次观灯活动的深切记忆;“凤楼”一词则表明了观灯活动发生在京城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这一句是全诗感情升华的关键所在。通过这一形象生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大唐盛世繁华景象的赞美之情。
颔联写杏花,从侧面烘托出了元宵之夜灯火辉煌、喜气洋溢、人流如潮的热闹场面。杏花虽然娇小玲珑,却也有一颗颗美丽的心灵。它们在春寒料峭中紧闭着花瓣,不愿开放。然而,当夜幕降临、灯光初上之时,它们又纷纷吐露芳心,争奇斗艳,竞放光彩。这些小小的杏花,就像一群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它们或攀附在枝条上,或依偎在绿叶间,或低垂着头,或仰面朝天,形态各异,姿态优美。它们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在轻波里翩翩起舞,在繁星下静谧沉思……真是千姿百态,令人陶醉不已!
“百条银烛泪阑干”,这一句是全诗感情升华的关键所在。通过这一形象生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大唐盛世繁华景象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