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引新雏,小鸦哺老乌。
青青树木间,禽鸟声欢娱。
我携二稚子,东园撷春蔬。
可以奉晨羞,采采供贫厨。
非肉诚不饱,割身实无馀。
缅怀宋阁老,同日出京都。
谪宦不携家,留妻事老姑。
块然武当下,此乐固亦无。

【解析】

  1. “大燕”一句,注释为“燕子”,译文为“大燕子引雏儿,小乌鸦哺老鸟”。
  2. “青青树木间”一句,注释为“树木”,译文为“树木丛中绿荫浓”。
  3. “我携二稚子”一句,注释为“稚子”,译文为“带着两个小儿”。
  4. “可以奉晨羞”一句,注释为“晨羞”,译文为“可以给早晨献上美食”。
  5. 最后两句,注释为“宋四阁长”,译文为“怀念宋阁老”。
  6. 赏析:
    全诗以咏物言志的方式,通过作者对东园采摘春蔬的情景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和关心。
    【答案】
    这首诗是一首田园诗,描写诗人在春天里带领两个小孩到东园去拔菜,并写下此诗寄给均州宋四阁长的事。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刻画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也抒发了诗人自己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关心。
    第一句中的“大燕子”“新雏儿”和“小鸦儿”,都是春天常见的家禽,分别象征着农家孩子,诗人从这些家禽身上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希望。第二句中的“老乌”,指乌鸦,它常常在人的背后发出哀叫。这里,诗人用“哺老乌”来暗喻那些在社会底层受苦受难的人们,他们虽然已经年老体弱,但是还要为生计而奔波,这是一幅多么悲凉的画面啊!第三句中“青青树木”,指的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树木,这里的树木是春天的象征,它们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孕育着生命的希望。最后一句中的“禽鸟声”,指的是各种鸟类的叫声,它们在树林间欢快地歌唱,这声音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整首诗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回忆了曾经同宋阁长一起出京的日子,那时他还没有成为朝廷官员,可以带家眷出行。而现在他却要离开妻子,独自留在京都照顾年迈的母亲。这种变化让诗人感到十分遗憾。然而,他也认识到,作为朝廷官员,他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不能因为个人的情感而影响到工作。因此,即使身处困境,他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最后两句中的“宋四阁长”,指的是宋朝时期的一位高官,他曾经担任过宰相之职。在这里,他成为了诗人心中的一种榜样和楷模。
    这首诗通过咏物言志的方式,展示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个人情感的压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