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断雨蒙蒙,怯酒情怀易得中。
燕子自来还自去,胭脂吹老海棠风。
【注释】
暮春:指春季的晚期。即事:因时事而作诗。卖花声断雨蒙蒙,怯酒情怀易得中:卖花的声音断了,雨下得很大。因为怕酒,所以容易醉。
胭脂吹老海棠风:胭脂(红色的花)被风吹老了。
【赏析】
《暮春即事》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刘禹锡(772-842),字梦得,籍贯中山(今属河北),生于郑州(今属河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之一。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这首诗写于公元83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当时刘禹锡在夔州任刺史,此诗就是作者任官期间所作。
全诗共四句,以“暮春”为线索,通过描写暮春时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首句“卖花声断雨蒙蒙”,描绘了卖花声中断落的雨景,让人联想到春天的气息。接着,第二句“怯酒情怀易得中”,诗人感叹自己因为害怕喝酒而感到心乱如麻。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景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第三句“燕子自来还自去”,描绘了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翔的景象。这里,诗人用“自来”、“自去”来形容燕子的轻盈和自由,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一句“胭脂吹老海棠风”,描绘了胭脂被风吹干后变得干枯的样子。这里,诗人用“吹老”来形容胭脂的老化过程,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
《暮春即事》这首诗通过对暮春时节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同时,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和意象,使整首诗更具诗意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