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开元名相张九龄,岁寒松柏森苍鳞。胡尘澒洞言始验,世间回首思忠臣。
堂堂魏公忠贯日,志欲平戎奖王室。归来无地展经纶,馀事文章挥健笔。
玉节朱轓两君子,不以交情变生死。共将新句纪遗编,留与山林续诗史。

张九龄,字子寿,唐朝著名诗人。他曾任中书侍郎、中书令等职,以直言进谏著称,被称为“开元名相”。公元742年,张九龄在荆州被贬为荆州长史。

这首诗是诗人给张九龄的挽诗。何子应是张九龄的朋友,他们曾一起游历江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何子应因事得罪了朝廷,被迫离开朝廷,隐居山林。

诗中的“君不见”是一个感叹词,表示诗人对张九龄的敬仰之情。接着,诗人描绘了张九龄的形象:岁寒松柏森苍鳞,胡尘澒洞言始验,世间回首思忠臣。这里的“岁寒松柏森苍鳞”比喻张九龄的品格高洁,如同松柏一样坚韧不拔;“胡尘澒洞言始验”形容当时的政治混乱,但张九龄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不被外界所动摇。

诗人赞美了张九龄的忠诚:“堂堂魏公忠贯日”。这里的魏公指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张九龄担任过宰相,因此诗人称其为“魏公”,以此来表达对其忠诚的敬佩。

诗人描述了张九龄晚年的生活状况:“归来无地展经纶,馀事文章挥健笔”。这句话意思是说,晚年的张九龄已经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只能在家里吟咏诗文,写作文章。

诗中写到两位君子:玉节朱轓两君子,不以交情变生死。这是说张九龄与何子应之间的友情深厚,即使因为政治原因被迫分离,也不会改变这份友情。两人共同创作了《遗编》,将这段友情延续到了诗史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诗,表达了诗人对已故朋友张九龄的哀思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张九龄的形象和晚年生活,以及两人之间的友情,展现了张九龄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