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桃李树,惆怅不逢春。
官为吟诗折,家因好客贫。
故山归去远,遗像挂来真。
谁向江头哭,共乡三数人。
注释:
- 河阳:古地名,今河南孟县一带。
- 惆怅不逢春:指春天到来时,自己却因病而无法与亲人团聚。惆怅,心中不快;逢,遇到。
- 官为吟诗折:在官场中因吟咏诗歌而被罢免。
- 家因好客贫:家中因为好客而贫困。
- 故山:故乡的山。
- 遗像挂来真:指故乡的人将自己的画像挂在家乡,以怀念自己。
- 谁向江头哭:谁在这个时候在江头哭泣?
- 共乡三数人:共同回到家乡的有三个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朋友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深思念和悲痛之情。全诗以“哭潘令”为题,通过描写朋友的一生事迹以及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首句“河阳桃李树”,诗人以桃李喻人才,表示了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和惋惜。次句“惆怅不逢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命运的同情和无奈。诗人感叹自己与朋友分别后,再也未能相聚,只能在异地遥望故人的身影。
第三句“官为吟诗折”,描绘了诗人因吟咏诗歌而被罢免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挫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无奈。末两句“家因好客贫”,“故山归去远”,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家庭贫困的同情。同时,诗人通过“遗像挂来真”这一细节,表现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谁向江头哭,共乡三数人”,则揭示了这首诗的主题——哀悼失去的友人。诗人通过询问江边的人是否在哭泣,暗示了他对逝去的朋友的哀思和不舍。同时,诗人还提到只有三个人共同回到了故乡,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的朋友的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