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斋坐我以春风,不事拘挛边幅中。
俗子语言藏攫阱,丈夫胸腹等崆峒。
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饷空。
到底不如归去好,扶犁戴笠作村翁。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七年(西元一〇八二)任湖州知州期间写的。当时他正在为母亲守丧,因此心情郁闷,所以写下了这首词。
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再呈赵倅
委斋坐我以春风,不事拘挛边幅中。
世俗之人的语言充满狡诈,而真正的丈夫胸怀宽广如同山岳。
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饷空。
最终不如回归自然,种田戴笠做个普通农夫。
译文
在官府里任职时,你就像春风一样温暖了我,不拘束、不拘泥于世俗的礼节与规矩。
那些世俗之人总是用巧妙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而真正有远见卓识的人却如山岳般稳重。
我们的心灵应该像小舟一样自由地相撞,即使有短暂的冲突也不会改变我们内心的平和。
虽然愤怒的情绪可能会燃烧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应该放下,回归到宁静的自然之中。
最终的目标应该是回到家乡,过上平淡的生活,像普通的农夫那样种田、戴斗笠,过平凡的生活。
赏析
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他用“春风”比喻自己被委以重任的心情,而“边幅中”则暗指自己的行为举止受到了约束。他认为真正的丈夫应该有宽广的胸襟,不受世俗的影响。
他批评了那些虚伪的人,说他们像山岳一样稳重,而真正的君子则应该像小舟一样自由地相撞。他认为即使有短暂的冲突也不应该放在心上。
他强调了回归自然的重要性,认为最终的目标应该是回到家乡,过上平凡的日子。这种思想体现了他追求简朴、宁静的生活态度。